论出版社学习型编辑的培养(3)
2017-03-15 01:02
导读:具体的激励方法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激励方式主要是通过奖金、带薪休假、医疗养老保险、职务补贴等制度,或者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或者设置相
具体的激励方法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激励方式主要是通过奖金、带薪休假、医疗养老保险、职务补贴等制度,或者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或者设置相应的更高层次的岗位来进行激励。
在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尤其要注重精神激励,进行精神激励主要是为了激发编辑的内在动力,进而自发地挖掘编辑的潜力,以实现编辑自身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以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即实现马斯洛层次中的最高需要——自我实现,这对于较注重精神层次需求的编辑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对此,可通过在出版社内外举办或者参加各种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或者举办一些激发、满足编辑兴趣的竞赛活动,或者打造出出版社自己的品牌编辑,在激发编辑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的同时满足其兴趣的需要,并通过竞争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使其找到精神的归属。从而达到既促使编辑学习新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达到提升编辑素质又增强出版社人才竞争力的双赢目的。
(五)对编辑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培养学习型编辑是长期的,不能一蹴而就。时间久了,缺乏自觉意识的编辑便往往精神懈怠,导致学习中断,达不到长期学习的效果。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因此,出版社可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对编辑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正式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进行问卷考试的方式来评判编辑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适宜大规模的考核。但问卷考试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了解编辑的学习效果,还可通过领导谈话或者举办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竞赛来了解编辑的学习效果。最终通过不断的考核使学习成为编辑的习惯,达到出版社“血液”常学常新的目的。
(六)重视学习成果的转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培养学习型编辑时应注意根据编辑的学习情况,适时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工作难题的有力武器。
一般而言,影响学习成果转化的因素有三种,即编辑自身的转换能力、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转化的时间、地点、事件的限制。如果编辑缺乏转换知识、技能的能力则可酌情考虑换岗或者让编辑更改学习对象,让编辑能转化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安排合适的岗位;或者是因为所学知识、技能并不能有效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去,则可考虑更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是因为时间、地点、事件的限制尚不能使学习成果得到转化,则应考虑编辑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性、针对性,而不是漫无目的进行学习,最终导致人、财、物力的浪费。
因此,培养学习型编辑实为提升编辑个人素质,同时又有利于提升出版社人才竞争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出版社应给予高度重视,以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编辑自我实现的目的的同时为出版社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春丽.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出版发行研究,2007(5).
2、戴欣.市场经济背景下
期刊编辑的培养[J].编辑之友,2007(2).
3、张莹.编辑人才培养管见[J].中国编辑,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