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与技术创新(2)
2017-07-08 01:09
导读:另一方面,工程型和技能型人才总体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如图3)。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最大的部分是非技术普通劳动力;2002年
另一方面,工程型和技能型人才总体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如图3)。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最大的部分是非技术普通劳动力;2002年7000万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仅占1.5%,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35%,初级工占60%以上;2005年我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05年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有600多万,其中获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比例分别为38.2%、48.8%、10.5%、2%、0.05%。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方国家劳动力人才结构呈现出“橄榄型”分布,一般情况下,初级工占15%,中级工占50%,高级工占35%甚至40%以上。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既懂现代技术又操作娴熟的“能工巧匠”。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匮乏与制造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缺口,并且进一步强化了基础性技术工人的稀缺度,已对制造业发展造成制约。根据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最近发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全国9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中高级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员的求人倍率(即
招聘职位与求职人数之比)最高,分别为2.08、1.96和1.71;据深圳2006年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显示,深圳市的高级技师平均月收入为6234元,比硕士及以上学历者高1766元,比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也高出695元;高级技师月薪“参考价”的高位数达到22394元,低位数也有4121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等级的工资增长幅度均超过10%;“高级蓝领”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硕士生。按正常产业周期来看,目前社会对这类人才的渴求,至少七八年才能缓解。 三、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要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技术是促进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制造业在生产环节方面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
的环节但处于相对低端,国际竞争力偏低。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突破技术与人力资本瓶颈。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匹配的过程(如图4)。最初人力资本1与技术创新1匹配,后来在原有技术和人力基础上产生技术升级,必然对人力资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言,人力资本不仅要在数量上满足它,质量上保障它,更要在技术结构上契合它。人力资本技术性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技术相结合的组织系统各要素本身的协调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制造业产业组织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要求
我国制造业多年来的“以市场换技术”,使我国的制造业体系加工制造能力提升,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遍布全球,但核心技术依然没有获得。下一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要依赖于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产业升级。从技术变革的角度讲,制造业技术创新更是一个地区或,凭借以往的与技术积淀,实现的具有质变意义的技术突破。总结长期的引进与创新实践,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建立与自己的工业技术基础和国情特点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具体表现为技术研究吸收与开发结合、制造生产与革新并举。与此相应必然对人力资本的技术性结构进行调整。
(二)人力资本的技术性结构调整
1、夯实基础性技术,积累基础性技术人才。基础性技术是我国制造业的长远优势。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表明,以机械装备工业为主体的成熟基础性技术是实现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20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的基础性技术及其部门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基础性技术宽度较宽、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言,是历史赋予的机遇。充分认识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价廉的长期优势,培养和积累低成本和高质量相结合的人力资本,通过发展中高等职教、企业内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技能水平,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力变为中高级技术人才,从而改善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