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与技术创新
2017-07-08 01:09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与技术创新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文章在研究我国
摘要:文章在研究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技术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制造业中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不平衡问题,提出作为我国现实和长远优势的制造业,要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升级。当前不仅需要尖端技术人才,更需要基础性技术人才,只有合理构建适应制造企业技术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才可能保持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关键词:制造业;人力资本;技术结构;技术创新
一、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
技术都是由人来开发和应用的。人力资本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分层次的,人力资本拥有的技术不同,其所处的技术结构层次就不同。一般来说,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结构性稀缺度大的某一层次或几个层次的人力资本往往成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制造行业因其自身的产业发展特点,呈现一定的技术结构特征和技术创新要求。从拥有的技术水平角度,与多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应,人力资本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上层为尖端技术研究人才,也可称为学术型人才;中间层为应用研究人才,也可称为工程型人才;下游即生产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也可称为基础型人才。尖端技术研究人才基本属于技术导向,重视尖端技术的突破。例如军事武器的研制,有时不计成本。中间层的应用研究人才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最下层的技能型人才是实现产业化的最后环节,这两个层次的人才基本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技术转化为产品后的市场效果。
不同企业类型,有着不同的技术结构,也就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当一个企业的技术结构呈现明显低高度、大宽度特征时,意味着它需要更多的基础性人才和中间应用型人才。这是当前大多数制造企业技术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常态。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现状
(一)我国制造业技术结构特征
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制造业出现了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的新趋势。发达国家继续保持高尖端技术的垄断地位,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成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首选之地。这主要与我国丰富并受过一定教育与训练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综合配套的制造业生产能力等因素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制造业技术结构分布呈现出以下特征:技术结构的高度较高,技术的宽度也较宽,同时应用型技术和基础性技术薄弱不扎实的问题日益严重。制造技术结构有较高的高度是因为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命科学等尖端技术上有相当的水平。技术结构有较宽的宽度,是因为我国在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已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基础性加工工业,特别是机械装备工业体系。
但目前我国应用开发型技术创新不足、基础性技术老化问题却日显突出。技术结构不平衡,基础性技术厚度薄,应用型技术创新能力弱。宽广的基础性技术对制造业技术结构动态支撑作用越来越弱。表现为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流程、基础材料、基础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仪器仪表及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虽然近两年汽车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但绝大多数为引进品种或稍加变动的车型,真正意义的自主开发产品还没有问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基础技术不过关。比如汽车的外观设计图我们可以轻松地画出来,但每个零部件的摆放组装却达不到要求的程度。
(二)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技术结构特征
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短缺且技术性结构呈现不平衡特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一方面表现为与制造业技术适应的人力资本金字塔结构中,学术型人才丰富而工程型和技能型人才相对缺乏(如图2)。“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总计近160万顷,但转化率不足25%,与发达国家70-80%的转化率相比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可见我国尖端技术人才并不缺乏,仅仅是由于人力资本的技术性结构不平衡造成了尖端技术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我国的科学家和尖端技术人员,绝大部分就职于国有科研院所、大学院校,他们的科研和技术成果,又绝大部分被列为职务成果,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