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然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其影响析论(3)
2017-08-04 06:51
导读:领导干部公然选拔制度是以能力为首要价值取向的,其对干部选拔的能力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忠诚价值的弱化。公然选拔需要被录用者本身必须
领导干部公然选拔制度是以能力为首要价值取向的,其对干部选拔的能力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忠诚价值的弱化。公然选拔需要被录用者本身必须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和争取获得职位,带有很强的自致性。在传统的任命制度下 ,被任命者往往对任命自己担任某一职位的组织怀有某种感激之情,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忠诚度。而在公然选拔制度中,职位获得的自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人对组织的感激,以为职位的获得完全来自于个人的努力争取,进而降低了对组织的忠诚度。这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系统内部矛盾发生的可能性。在现行的公然选拔制度下,很多副职的领导是由公选竞争上任的,自己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对正职领导下的行政组织系统往往缺乏相应的政治忠诚感,任命的正职和公选的副职轻易产生责任和权限之间的冲突,从而增加内耗,破坏系统内部的团结。
(3)公然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损害了行政组织系统的稳定性
官僚体制存在的一个重要公道性在于它的稳定性,以稳定性来抵制政治领域权利变动对行政领域的影响,保证国家政策执行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只有保证公务员的职务稳定性 ,才能使公务员有能力对抗政治压力和利益***。这决定了公务员提升体制必须是一个沉稳的制度,通常按照资历和经验的积累来获得职务的升迁或者其他形式的补偿。在领导干部公然选拔制度之下,只要符合规定的招考条件,任何人都有机会报名参加某一职位的公然招考,通过公然、公平、公正的考试获得任职的机会,这就为公务员超越传统的升迁途径进步了机会。在获得升迁的巨大***之下,很多公务员不安于本职工作,一心想要通过考试获得领导职位也就不足为奇了。行政系统内部职员的频繁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五、结语
我国公然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在行政领域的实践,激起了公务员系统的千层浪,为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诸多方面的新鲜活力,但是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负面影响仍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改革与实践中不断的避免与改进。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期待着领导干部公然选拔制度在实践烈火的考验与铸造中不断地成熟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水成.对公选实践的理性反思[J].理论探讨,2007,(2).
[2]刘重春.公然选拔的公正考量[J].中国行政治理,2003,(3).
[3]李兴亮.“公选”方式制度化的困境与创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