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论物流产业研究—兼论物流企业的界定(2)
2017-08-05 01:15
导读:以包装业为例,我国目前有包装企业2万多家,300多万个 就业 岗位。整个包装行业承担着3万多亿国内商品和800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包装产业产
以包装业为例,我国目前有包装企业2万多家,300多万个
就业岗位。整个包装行业承担着3万多亿国内商品和800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包装产业产值超过2300亿元。以包装材料制造为主的包装业怎么可能发球物流产业呢?实际上,作为物流服务功能性活动的包装,主要是指货物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防护性和便利性包装,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如托盘技术、堆码技术,配载技术,可回收料斗技术,集装箱运输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应用技术等。
流通加产业本身的表述格界定就存在题目。究竟是流通业还是加产业呢?众所周知,流通业和加产业分属于服务于和制造业。固然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将物流和分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业务外包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商务竞争战略,很多物流企业在增值服务的拓展方面业已经为制造业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和技术支持条件,出现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所谓合同制造商和物流企业边界模糊的情况,但是否可以扰此就以为已经出现了新的产业部分,恐怕为时尚早。假如可以的话,将其定义为物流增值服务业,或直接定义为增值服务业,既不失其产业特性,又明确产业回属,应该对这种物流服务模式的定型和发展更为有利。顺便指出,假如把《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流通加工”改变面貌“增值服务”可能跟该术语的内容表述更为贴切,也不会使人产生误解。
物流配送业又是做什么的呢?众所周知,配送服务是物流服务的一种方法。物流治理中包含了对配送作业的治理。所以,说物流配送就如同说家电彩电,或营销促销,或运输空运等一样,非常令人费解。依照这样概念层次混乱的术语,恐怕很难为配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也不利于同层次物流物流服务运作之间彼此协调。所以物流配送不是不会成为一个独立产业的。物流就是物流,配送就是配送。我们完全可以考察在物流服务业的旗下单产一个含义明确的配送服务业。要知道配送服务业的发展可是前途无量啊。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必须指出,在对物流产业或物流企业的理解和界定中,很多人对物流功能性活动进行了不恰当的泛产业化的理解。似乎物流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就是七个行业,事实上,功能性活动从企业经营运作体系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企业来承接,并要进化到产业或行业的层次,必须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发展。所谓产业化就是产业化的进程。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物流产业的旗下,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中,运输、仓储和(装卸)搬运是既在的产业部分;配送和信息处理(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信息服务)有看在不远的将来取得自己独立的产业地位。至于(防护)包装和流通加工要成为独立的产业形态恐怕还要假以时日。但物流业尽对不是这些行业和功能活动的简单组合。
显然,物流业的范畴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二、原因分析
在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界定方面之所以产生熟悉上的巨大偏差,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1、物流服务市场还处于低级阶段
现阶段我国物流治理运作的尽大部分还是货主企业自营的。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气力还非常弱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治理咨询公司2002年初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联合调查发现:2002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估计约400亿人民币,且市场相当分散。目前还没有一家3pl企业拥有超过2%,即年物流服务收进8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同时,只有约15%的国内企业外包物流服务。
必须指出,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有超大之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抽奖决策产生误导。就如同餐饮业对市场的估计总不能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吃饭的开动都算作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吧。即使算作潜伏的市场都是不公道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旧体制的结构和思维定势
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治理,更不要说地方政府的五花八门的发挥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有关各方对物流产业的熟悉和所实施的治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在很多情况下具有部分利益的背景。除了各部分分口设定有关的物流市场准进门槛外,最典型的就是货代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分属外经贸部和交通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