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2)

2017-08-06 02:30
导读:在确定设计单位后,甲方的指导和目标激励是事项项目计划、推出优秀作品的重要手段。谁也无法代替甲方做出最后的判断,甲方或许在某些环节需要设计

  
  在确定设计单位后,甲方的指导和目标激励是事项项目计划、推出优秀作品的重要手段。谁也无法代替甲方做出最后的判断,甲方或许在某些环节需要设计方、监理方、顾问公司的积极配合,但只有甲方才能够从项目的整体上进行选择和判断。甲方作为全过程的统筹策划方,一定要清楚应该让设计师在哪一个环节发挥作用,决不能将所有问题都交给设计师来解决,一来设计师永远不可能代替甲方来做出判断,二来有些原则性问题,必须由甲方拍板。设计过程中,甲方加强设计跟踪和指导,不能仅通过几次会议或汇报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比较复杂的问题要主要依靠甲方的主要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和商量,必要时,甲方应派驻工程师与设计人员一起参与设计,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甲方工程师可及时返回公司向领导汇报寻求解决方案或意见,这种措施可有效的将一些细节或不大的问题解决好,而且因为有甲方代表的参与,设计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加强,工作效率会大幅提高,由领导拍板决策的范围缩小,节省了领导的时间。甲方的指导,影响到设计的进展和方向。在设计大的原则和目标上,甲方应比设计方更高明、更前瞻,在某些方面来讲,甲方对于一个方案比设计者更能看出和发现问题所在。所以,甲方的指导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工作的重点都不同。
  在规划方案阶段,甲方的指导主要放在方案的整体布局和框架、经济技术指标、方案的风格和创新。甲方的指导不要具体到每一个具体设计的细节中,要积极想办法调动设计人员的设计才能和积极性,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就成功了一半。通过设定一定目标激励设计师进行创造,设计出甲方满意、大家满意的作品。甲方的指导不可有太多的随意性,比如确定了的设计原则和意图,就不要轻易改动,因为设计人员已经按甲方的意图做出了很多努力,如果突然改动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打击。对于确定后的方案,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为设计工作提供咨询,并收集汇总各种优化建议,完善建筑设计方案。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术设计阶段,主要是看确定的方案是否合适,当地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情况及基建材料的质量、供应和运输是否便利,是否已进行原材料、混合料的试验,建筑与设施的布置,采用的设计标准和主要的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看图纸是否规范、标准,如图纸的编号、名称、设计人、校核人、审定人、日期等栏目是否齐全,看计算是否有错误,选用的材料和做法是否合适,标注的各部分设计标高和尺寸是否有错误,各专业设计之间是否有矛盾等,还有设计的施工可行性。
  
  五、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有两个手段:依据计划投资促使各专业设计工程师进行限额设计;控制设计变更。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投资限额不被突破。而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尽量提前实现,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就越小,反之损失就越大。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是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搞好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项目业主对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应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很好地完成管理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小龙.浅谈工程设计阶段监理的主要任务[J].江西建设,2000(1).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贾宗元.当前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项目管理的九大内容[J].管理工程学报,2002(2).
上一篇:组织支持理论研究及应用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