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力资本与地区协调发展(2)
2017-08-07 01:09
导读:经济快速增长是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基础。以上分析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取决于实物资本的投入,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投
经济快速增长是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基础。以上分析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取决于实物资本的投入,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投入。落后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二)人力资本地区竞争优势的构造,因而影响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的形成
根据传统的区际分工,区域分工决定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源与资本)的区际差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域比较优势。一个地区,若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则专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若自然资源丰富,则专注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若资本要素富裕,则专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在现实世界中,传统的贸易理论解释了很多的区域分工现象。如一些劳动力充沛、劳动成本低的国家,成衣生产和电器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发达;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比较发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贸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区际分工现象越来越多。如一些缺少铁矿的国家,钢铁却很发达;一些原本缺少资本的国家,造船、汽车等行业却日渐壮大。
事实上,在全球竞争的,区际分工日益决定于区域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在市场区隔、成本差异、产品差异、技术差异、规模、创新能力和产业成长环境等基础上形成的竞争能力。根据迈克尔·波特关于区域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理论,一个区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如下4个条件:(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的表现;(4)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而政府对以上4个方面均可施加影响。在波特的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显然,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人力资本是影响区际分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影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1.人力资本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形成、生存和。自然资源是形成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前提,但是仅有自然资源,而无相应的技术以及掌握技术的各类人才,资源密集型产业便难以形成,即使在特定的背景下得以形成,也难以在逐步开放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2.人力资本影响产业运行的成本,从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作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及其掌握生产技术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的竞争力。在劳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者素质越高,产业的竞争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3.人力资本影响区域的创新能力,从而影响新产业的形成。一个地区的产业体系,通常基于既有的生产要素构成和市场需求结构,但又不完全如此。一方面,生产要素构成可以改变,如通过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结构也可以改变,如通过创新,在日益细化的产品市场中,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如果一个地区有着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那么,这个地区便有可能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从而改变整个的区域分工格局。
(三)人力资本影响落后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从而影响的稳定和谐
贫困人口多是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典型特征之一,而教育和健康是影响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因素。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一般地说,贫穷国家是教育设施和基础设施不足的国家,也是成人识字率有限的国家。资料显示,在低收入国家,除和印度之外,1995年,男性成人文盲率达37%,女性成人文盲率达55%;而在高收入国家,成人文盲率不足5%;在发展中国家,人均教育支出只及发达国家水平的10%。(A·P·Thirwall,《增长与发展》(中文版),P61和P63~67)。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般来说,贫穷国家也是人口营养和健康状况差的国家。著名的印度经济学家帕萨·达斯古普塔(Partha Dasgupta)在其开创性的著作《福利与贫困》中认为,低收入是营养不良的原因,而营养不良又是低收入的原因,因为营养不良损害了工作效率和生产率。根据世界银行估算,缺乏维生素A、碘和铁而导致的残废、死亡和生产率的降低,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NP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