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力资本与地区协调发展(3)
2017-08-07 01:09
导读: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投资于、健康,将获得明显的和效益。世界卫生组织在印度所做的表明,如果在结核病控制项目上投资2亿美元,那么,由于病人成本
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投资于、健康,将获得明显的和效益。世界卫生组织在印度所做的表明,如果在结核病控制项目上投资2亿美元,那么,由于病人成本的减少和生产率的增加,经济收益将达到7.5亿美元以上。(A·P·Thirwall,《增长与》(中文版),P74)。
(四)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0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资源的急剧耗损和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等也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人类的行动纲领。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发展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要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但并不否定经济发展要有一定的速度。事实上,落后地区要赶超发达地区,必须以较快的经济增长为基础。然而,这种增长不能再以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无限制破坏为代价,其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由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转变。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惟如此,人力资本还可导致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收益递增。收益递增意味着在既定的要素投入条件下,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或者在既定的产出条件下,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等投入减少。这无疑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永续利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二、 东、中、西部人力资本的差异及其对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
(一)人力资本的差异
人力资本涉及到劳动者数量、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诸多方面,鉴于数据方面的限制,本文只对人力资本的主要方面进行区际比较。这些方面包括劳动力资源总量、人力资本的质量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力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劳动力资源总量的区际差异。测量劳动力资源总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不同的年龄界限有不同的结果;在年龄界限既定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年龄界限之外的人口参加劳动的情况(如少年打工和老年反聘)和年龄界限之内的人口不能参加劳动的情况(如学生、军人)。为简单起见,本文以15岁至64岁作为劳动人口的年龄界限,认为界限之外的人口不参加劳动,界限之内的人口均可参加劳动。以此为标准,则2000年东部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5198万,占全国的40.5%;中部为28931万,占32.3%;西部为24399万人,占27.2%。应该说,东中西部的劳动力资源均很丰富。从劳动参与水平来看,各地区均有大量的劳动资源有待动员,但相对来说,西部地区可动员的空间要小一些。见表1。从分省的情况来看,劳动参与率超过80%的省区,西部有两个,中部也有两个,而东部没有。
要准确地反映劳动力的丰裕程度,必须将劳动资源总量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考虑。因为,同样的劳动资源量,用于开发不同的资源时,将显现出不同的丰裕或紧缺程度。由于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包括耕地、森林、矿脉、海洋、湖泊等,这些资源又性质各异,很难用一个综合的指标测度,本文权且以耕地面积作为测度自然资源丰寡的代行指标。由此,本文构造了劳动力相对丰裕程度的指标,它等于劳动力资源总量与耕地面积之比。东中西部劳动力相对丰裕程度的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劳动力相对丰裕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劳动相对丰裕程度为12.7人/公顷,而中西部地区不到8人/公顷,东部高于中西部60.8%。另外,数据显示,劳动相对富裕程度最高的地区是上海市,其次为北京市和广东省;劳动相对丰裕程度最低的地区是黑龙江省,其次为内蒙古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表1 东中西部劳动力资源的比较
注:a劳动力资源为2000年15~64岁的人口量,耕地面积为1995年数字。在中假设2000年的耕地面积与1995年相同。
2.人力资本质量的区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