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框架性思考(9)
2017-08-22 01:23
导读:第三,聘任专家进行社会救助政策评估,提高救助效率。 作为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性尤为重要。社会救助政策的定位、采取的措施
第三,聘任专家进行社会救助政策评估,提高救助效率。
作为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性尤为重要。社会救助政策的定位、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和公正、公平,救助工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政府的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如何等等,都需要通过评估来评判和监管。中国正在进入社会政策,需要依靠政策出效益,把社会政策评估逐步纳入正规化的制度运行中,实属时代的需要。政府部门要聘任既有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进行社会政策评估,还可避免在政策制定和决策中的失误。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的公共资产和社会资本,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扶助和集体福利。
农村社区救助的关键是善于拓展农村的公共空间。它需要进行社区重建,重置社区公共资产。目前由于取消农业税和乡镇体制改革,致使乡镇出现了一些闲置的公共资产。还有一些村小学的校舍、乡镇的
办公室、以及乡办由于并撤而房屋闲置,这些都可以作为政府通盘考虑加强农村社区公共资产建设的因素。合理利用现有资产要与发展新的农村社区资产相结合,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推进农村社区资产建设的进程。为做好这项工作,政府需要做出发展规划和提出具体政策的指导性方案。
:
1.《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当代中国的民政》,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北京
2.民政部《社会救济法》起草办公室,《社会救济立法资料汇编》,1998年6月
3.埃斯平-安德森著,郑秉文译,《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出版社,2004
4.杨团著,《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华夏出版社,2002年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5.默顿著,《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商务印书馆,1999年
6.李强著,《中国扶贫之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7.贾应生,王宗礼著,《中国西北地区化的困惑与出路》,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
8.陈宗盛著,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马晓河主编,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10.杨刚著,农村养老资源的制度性建构——沿海两地三村养老保障制度实证研究,
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11.杨团、张时飞著,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困境与出路,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2.徐勇主编,《三农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13.唐钧,《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华夏出版社,2003
注释:
[1]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显示。
[2]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在日前召开的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向与会的民主党派人士所介绍,贫困人口指的是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人口。
[3]1985年国务院规定,乡和村供养五保户的费用,“实行收取公共事业统筹的办法解决”。1994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五保供养的经费和实物,乡人民政府负责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
[4]通过全国大规模的核查,认为农村特困户主要是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鳏寡孤独、因灾害等造成家庭生活常年困难的特困人口,大约有2000万人。引自王振耀:“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整”。
[5]江西五保户调查显示,2002年,JH乡下拨HT村财政转移支付五保资金仅为400元,全村7名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只有57.1元,比该乡规定的年人均500元标准少442.9元。依此推算,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五保金部分供养现有分散五保对象,全村资金缺口大概在3100元左右。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6]杨团、张时飞,江西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调研报告,载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汇编
[7]见中国社会政策网(www.social-policy.info)2002年7月张时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