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劳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
2017-08-23 03:34
导读:2.6 充分发掘国际劳务供求信息 劳务输出与国际商品贸易大同小异,即市场在海外,资源在国内,两者缺一不可,而信息是沟通两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对外
2.6 充分发掘国际劳务供求信息
劳务输出与国际商品贸易大同小异,即市场在海外,资源在国内,两者缺一不可,而信息是沟通两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对外劳务合作的开端和起源。没有信息,任何业务无从谈起。
(1)市场的开拓需要政府和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现代社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为了保持劳务信息畅通,政府应建立并健全国内外劳务输出信息交换机构和信息网,为国内劳务输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劳务信息和国际劳务市场的最新动态,使对外劳务合作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进行。作为我国的劳务经营公司,在挖掘国内劳务资源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开辟国外的劳务市场。凡有条件的都应建立自己的网站,发挥现代通讯技术的优势,加强供需方及与劳务人员间的联络,以期占领国内国际市场的先机,取得发展业务的主动权。也可运用互联网与驻外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内外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做好国内外劳务需求供给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传递、发布及反馈工作,并由政府有关机构来监测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扭转企业信息不灵的弱势问题,彻底改变以往劳务信息单纯依赖人员介绍这种“刀耕火种”的狭隘做法,重视和注意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搜寻和捕捉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善于从中推断和发现有价值的商机。另一方面,劳务供求信息网的设立还可以为国内劳务输出创造一个后备人员的数据库,将有意愿外派的人员分门别类,建档存底,这样可以对国外的劳务需求作出迅速反应,尽快满足雇主的要求。
(2)努力设置市场研发机构或部门。政府的有关部门或大的对外劳务公司都应有专门机构和专人做信息搜集和调研,以便加强对世界劳务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向的调查研究,引导企业对国际市场作出准确的预期和判断,以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国际劳务市场抢占先机。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争取在国外设立机构。亚洲的劳务输出大国都在国外设立劳务机构,为国内公司开疆辟土,他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的中国,走出国门不是难事。因此,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应该化“坐商”为“行商”,有选择、有重点地到劳务输入国布网设点,设立办事机构,派精练的业务骨干常驻国外,直接面对市场,面对客户,一边抓市场开拓,一边加强对劳务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信誉,如此良性循环,才能招揽更广泛的客户。
2.7 增强企业活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对外劳务企业经营的业务是促使人力资源的流动。企业内部要进行技术、管理、业务创新,培养专业能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主要在于企业人员的管理和使用问题。
(1)改变企业机制。鉴于不少企业缺乏良好的机制和个人施展才能的舞台,要调整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经营结构,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提高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从事对外劳务合作的企业还有不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种体制无法真正适应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要求。因此必须以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进行经营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是服务性行业,为非国家保护的产业,应该实行国退民进的方针,逐步改变现在国有身份,实行多元化投资。因为这类企业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公司发展主要是发挥人才的优势,因此可以实行向骨干群体持股的方式转型,改革旧的分配体制,使职工的收入分配与其业绩挂钩,真正做到按绩分配。避免产生类似国有外贸企业出现业务骨干一走、业务全部带走的局面。也可以尝试建立合伙人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以企业品牌为基础,国家占有控股权,分配主要经营者占一定份额,让企业员工把公司看作自己的公司,把工作当作与个人命运相关的事业来做,这样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和调动员工的智慧和积极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培养管理经营人才。稳定的经营管理人员是海外劳务拓展的关键。培养和引进语言能力强、通晓业务和管理、熟悉和掌握国际惯例的市场开拓人才,才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要把造就、培养素质较高、有竞争能力的国外经营管理人员放在重要位置。称职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具体体现在:一要有见识。具有成熟而客观的判断能力,有一定经验,工作有预见性、系统性,能识大体顾大局;二要有知识。在国际上开展劳务合作难度很大,因此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知识,还应当具有国际劳务输出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掌握所在国的有关知识,而且工作语言的运用必不可少;三要有能力。既有组织实施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又具有用好人、管理人的能力,同时对各类突发事件有迅速应变、妥善处理的能力。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拥有一批这样的人才,在国际劳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