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意识形态整合:民族和谐的精神动力_政治毕业论(2)

2013-04-29 01:14
导读:第三,方式创新。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和 方法 会促进事物发展的进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原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

  第三,方式创新。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会促进事物发展的进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原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有着浓厚的集权意识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灌输式的教条性说教在现有教育环境下已不合时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的模式,人的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就要求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我们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快捷性的特征,构建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平台。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将互联网作为价值观念宣传的主要平台,据统计。互联网上的英文内容占90%左右,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主导地位推动着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这已经成为一种话语霸权,严重制约和限制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平台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手段,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网络基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的力度,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信息占有量,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三 
   
  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因此,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第一,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一般来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多种意识形态,我国的意识形态也具有一元主导下多样性发展的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我国民族关系的复杂性、经济关系的多样性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必然表现为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的指导下,保持足够的张力,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开放的胸怀,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在整合中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二,意识形态整合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民族精神,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总人口有1.2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各个民族在地域风貌、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把意识形态建设与民族精神培育统一起来,在民族精神的培育中。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才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吸收各民族精神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巩固其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毛泽东也曾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民族精神是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历史积淀的反映。是民族现实生活价值观念的心理体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渗透于民族精神培育之中,才能使意识形态教育具体化,真正起到教育和引领大众的作用,从而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具体行动中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第三,主流意识形态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宗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也是民族关系中最敏感、最容易触动的因素。宗教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并深刻影响着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对意识形态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民族关系。激化民族问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充分重视和发挥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局面。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总之,民族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民族和谐发展的客观环境和必要条件。只有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最终形成各族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上一篇:民族主义四面观_政治毕业论文 下一篇:“公选”与干部制度改革_政治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