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发展观看人大的民主改革_政治毕业论文(2)
2013-05-03 01:07
导读:3、应当借鉴发达国家议会民主的成功经验 据查,议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人民参与国家与地方管理的基本方式。具有立法权、并
3、应当借鉴发达国家议会民主的成功经验 据查,议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人民参与国家与地方管理的基本方式。具有立法权、并监督政府与财政。世界各国的议会大多称国会,一般分为参议院(按地方选举)与众议院(按人口选举),立法多为两院通过生效。一些小国为一院制,也有三院制的。除少数王权有影响的国家(如英国)指定参议员或部分参议员外,大多数国家的议员都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专业化,有一定任期(2,4,5年不等),要改选。这体现“主权在民”,古人说:“天下人管天下事。”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专制时代,少数人享有特权,多数人没有基本权利,社会长期缓慢发展。从18世纪,欧美人民革命开始,标志人类社会进入民主时代。 共和国、社会主义、共产党等概念都是近代革命从西方引进。其中,共和国(Republic)的概念,词根(public)包含公共的,公众的涵义。同样,社会主义、共产党的词根都包涵社会、共同、公众等涵义。概括为民主。民选国会与民选政府是民主时代共和国的主要标志。 当前,议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征性议会,即弱势议会;一种是实质性议会,即强势议会。一般而言,在弱势议会中,权力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极易导致“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公民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渠道,实现政治参与。历史表明:在许多国家,议会都有一个从前者向后者转变的过程。因此,要进一步确立宪法的权威,全国人大就要实质化,并与世界接轨。
4、政治协商会议也应改革 而政治协商会议原为1945年的旧政治协商会议的继续,本来是建国前各方面的临时协商机构,为新的政权建立做准备工作。新政权成立后,其任务已经完成。一直保留到现在,只起咨询机构的作用,两千多人参会的会议,太过庞大,没有实权,又没有宪法规定的地位与权限。显得无法可依,应当改革。 众所周知,一些政协全国委员,对会议也不感兴趣,经常缺席;2007年政协全国委员缺席率达标10%。势在必改!
5、议(案)不在多,治本则灵 回顾2007年北京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之际,大陆近百万网民上网议政,针砭时弊,表达了他们对诸多问题的关切。此外,众多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也纷纷于千里之外透过网络,陈情、献言。据文汇报3月15日报导,记者招待会前凤凰新媒体收到提问8,000余条,新浪网录得提问近4万条,而新华网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阅览者逾50万,提问万余条。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大到对反腐、民生,小至对身边不法现象的痛斥,而其中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三大民生问题仍然最为引人关注。 据2007年全国人大会议大会
秘书处公告:已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5116件。其中,代表团和代表提出的796件议案,大会主席团已全部交付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 又据2007年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公告:共收到提案4516件,经审查,立案4245件。参与提案的委员2023人,占委员总数的89.24%。此外,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5158件。经审查,立案4999件,其中,委员提案4742件。 98.94%已办复。 可以看出两会,每年共收到建议、提案上万件。但究竟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实际上,许多问题年年提,年年办复,但年年没有解决多少问题。为什么?因为没有治本。 根本在于政治制度。 因此,应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落实宪法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第二章“公民权利”的原则规定; 国家机构设计与改革应当按照必要性、民主、功能、责任、效率、廉洁、权力制约、成本核算等原则,进行科学论证,方案比较,试用改进等科学决策程序来完成;
学习先进发达国家议会制的经验,改革人大、政协两会,并与国际接轨; 成立两会改革委员会,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公布与讨论改革方案; 修改宪法中与民权、民主、法治矛盾的相关条款;取消早已落伍的“专政”文字,改为民主法治。 应当逐步扩大人民直接选举议会、政府主要官员、议员,竞争上岗,民主监督,媒体开放等。这是世界政治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 实际上,普选条件早已成熟,应当推进改革,实施宪政,及时迈出直接选举的第一步。 参考
资料: 1、王学东,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2005-05 2、丁 刚,瑞典工人
怎样维权,【2007.01.29 12:39】来源:长江商报 3、蔡定剑,向新加坡学什么?国际在线 2005, 1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