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在实践中优化个体道德修养(2)

2013-05-29 01:13
导读:2.优化个体修养的特殊性 任何一种 道德行为规范都只有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才能成为一种现实的道德。道德标准从来都是有时代性和 性的,恩格斯曾经指出

    2.优化个体修养的特殊性

    任何一种道德行为规范都只有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才能成为一种现实的道德。道德标准从来都是有时代性和性的,恩格斯曾经指出过:“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外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至他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这就决定了个体的道德也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也是它的特殊性所在。如果不能充分认识道德的主体性价值,就不能够很好的揭示道德个体的内在价值特殊性。在个体道德修养中,之所以说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是因为要解决好它的两个“矛盾”。首先是一定的社会要求与修养者的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与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一般以规范体系和理想人格等形式反映出来,它在客观上需要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和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或相一致,从而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要求去履行义务。两者的矛盾在于,实现这种一致,提高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个人利益或多或少的牺牲。因为道德就意味着牺牲。其次,就是道德的活动主体受各种消极道德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低下的道德品质与先进社会道德所要求的品质之间的矛盾。道德活动的主体在内心深处必定进行着两种道德观的斗争,择其善者而从之,识不善者而改之。社会上先进道德与落后道德之间的斗争,最后的胜者往往取决与个体思想深处斗争的结果。

    传统道德理想的实现途径是通过个体道德修养逐步外化形成德治社会,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种下,个体道德是道德社会形成的前提,而个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无私”,圣人的最高境界是“无知无欲无功无名”,这样个体权益的自觉放弃、牺牲和转让成为社会成员的美德标准,个体性的压抑是社会和谐的必要代价,从而形成静定保守的社会僵局。而现代道德体系是以个体利益合理合法地实现为前提的,只要不影响他人利益,个体可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理想社会是以更好地保障个体自由为出发点的,制度变革是以更好实现个体权益为目标,在这种逻辑下,个体的“道德”反而会纵容不合理的政策和体制长期存在,而促成了不道德的社会或不合格的制度。

    三、在实践中优化个体道德修养需把握好几个问题

    1.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知道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组成。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没有道德认识就没有道德品质。道德认识在社会道德实践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礼记·大学》就把格物致知放在人生修养八大条目的首位。认为修身的最高境界是“止于至善”,体现最高的道德理念—善。道德认识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离开或缺乏认识基础的情感或行为是没有多大道德价值和意义的,正确的道德认识有助于道德行为,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或使之更理智更健康,道德认识与相应的道德情感相结合可以成为自觉地产生和组织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但是仅有道德认识还不能自然而然的转化为道德行为。还需要道德意志这一重要环节,实现由道德认识到道德意志再到道德行为的飞跃。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在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引诱和压迫,做出高尚的道德行为来;相反,一个道德意志薄弱的人,既使有明确的道德认识,往往也难以持之以恒地做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为什么有些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现出很明显的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忽而做出捐款助人的善举,忽而又干出欺世盗名的恶行,就恰恰说明其在道德意志方面的不坚定。而且,有了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还必须把它们转化为实际行动或者说引导它们到实践中去,并在经常的锻炼和修养中,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只有这样,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才能得到巩固,凝结为道德品质,在行为整体中表现出稳定的特征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道德品质是从实践、主要是道德实践中产生的。经过实践得到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变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并坚持下去,形成稳定一贯的道德品质,再作用于实践。个体的道德实践汇集成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不仅是社会的道德实践活动,而且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实践中修正“个体”的人生坐标

    具体的道德实践是个体道德修养的标准。这里边的道德实践主要是检验道德个体是否能够知行合一。人们只有亲自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才能更好理解到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品格要求,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谁都可以做到使自己的道德规范得到检验,问题是检验的结果如何?自己还能否做到坚持?反过来可以让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身体力行的人,是有望达到一定道德修养境界的人,否则就是华而不实,甚至是一种丑陋行径。在实践中,个体道德修养只有在社会道德规范框条下行事,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崇敬。在实践中把握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社会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修养目标与行为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实现自身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实际上,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先进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系起来。体现在两个“务必”:第一,个体道德修养务必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不能把道德修养与改造世界的实践相联系,那么就很难培养出建设中国特色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第二,把道德修养务必与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知与行的统一。道德总是实践的。个体实际所履行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口头上的一种表白。个体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杜绝那种“只用心想”,“不用心做”,甚至把道德当作说教和装饰的恶劣作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同时也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和考验,真正做到“在事上磨练”,以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把个体道德修养看成一个自我不断提高过程

    个体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保守到开放的过程,它大致经历了外在需求”理性内化~内在需求等几个阶段,有学者把其相对应地划分为他律的道德需要—自律的道德需要—自由的道德需要三个层次。个体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其更多的体现是一个内在过程,而非外在强行灌输的过程‘,所以有学者呼吁在道德的过程中应该实现从“转化”理论到“生长”或“建构”理论范式的变革。优化个体的道德修养是一个复杂、曲折甚至是反复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斗争和自我提高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一毗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需要个体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地提高。生命延续到哪一天,道德修养就坚持到哪一天,既不因为一时的挫折和困难而气馁,也不因为一时的功德而自满自足,得意忘形。努力面对生活,面向未来,始终积极地接受时代的挑战,要经受生活道德实践的锻炼,不断开拓新的境界。“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达到自律道德,才算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是的,在这个过程,最终取决定作用的是个人是否有高度的自觉性。个体的道德自觉性不是先天性的,它是后天的培养发展形成起来的,而且它表现在各个方面。罗国杰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认为:它表现为把道德修养看成是一个一种强烈的需要,即人格完善的需要。这样,个人就会郑重其事地进行道德修养。其次,它表现为道德修养中的主动性,即诚心诚意地投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进行自我思想斗争,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选择能力。最后,它表现道德修养上的彻底性。不断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品质要求。要做到自觉性,就需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有关论述,树立高尚的人生道德理想;需要“密切联系群众”的社会实践,随时体察社会发展进步提出的道德要求;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做下去。必须明确,修养并不等于实践本身,实践也不能取代自觉的道德修养。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人类长期的道德修养的经验证明,个体道德是经过多种方式的自我修养得以确立、提升和完善。要深化对社会道德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个体道德修养得到良性发展,就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时代气息。不是说只要有了成为“有道德人”的强烈主观愿望,就能够实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它更需要的是付诸行动,把个体道德修养放到时代中去考察,让实践来检验。所以更要把个人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美好主观愿望切实地体现到实践中去,促进社会成员道德修养的健康进行,在实践中优化个体道德修养。

    四、结语

    必须明确,道德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进行的、用是非善恶等道德观念和准则评价的行为活动。从单个体的品德来看,道德实践的作用表现在,它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源泉,是品德修养、提高的动力。品德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精神,它根植和来源于实践,又有向实践转化的趋向。个体的道德实践汇集成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不仅是社会的道德实践活动,而且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浅论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代特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