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想 建设 对策
论文摘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我国已初见成效,但在基础理论和建设实践上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正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是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健康持续发辰的必由之路。
在当今互联网络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表现,更是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必然要求。
网络联姻高校,催生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凸现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性。目前,一些高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已有较多探索和尝试,如在党委领导下,成立了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及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配备了专职网络工作人员,加大了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开设了网上党校、网上团校,创设了理论学习、时事政治、“两课”辅导与答疑、咨询、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征询网站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也必须承认,就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思想认识、条件保障、法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某些问题。
(一)信心疲乏,心理受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整体认识水平不高
由于网络发展速度迅猛,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以及学生使用互联网并由此带来的诸多积极和消极的东西注意力较为分散,对为什么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一是由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一些软硬件设施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尤其是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极高,部分同志看不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前景,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信心明显不足。二是受电脑网络具有的表面性的影响,大学生在面向网络世界时,体现为个体对社团及他人权威的信赖关系的兴趣、爱好、需要等逐渐被弱化,大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越来越强烈,长期处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部分教育者由此出现了心理失落。三是面对网络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部分同志良莠难分,处理更是力不从心。
(二)观念滞后,适应性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人才素质层次偏低
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直接导致了全球化加速度发展,对价值冲突的整合是这场变革面临的一项难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先进沟通媒介的运用,出现了一个与现实相伴生、若即若离的虚拟社会空间,由此带来的价值的虚拟化使信息网络时代的价值冲突变得更为复杂,这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了更应具备全方面的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要求。现在我们正缺少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深刻体会互联网具有的交互性、超链性、平等性、多边性、学习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和功能,缺乏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观念。二是部分高校的教育者作为一个个体还未在心理结构上建立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机制,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纵向与横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正向与逆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还不能很好地接纳和捕捉,不能从新的需要的角度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识进行迭加、重组和进一步系统化,缺乏一种保持活力的利用网络手段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译和交流能力。三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识和主动参与实践的态度,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信息素质培养的真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