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政府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2)

2013-06-01 01:32
导读:第二,新型化思维。在目前的知识 中,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服务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推进器,同时,可持续性发展正在成为一种

  第二,新型化思维。在目前的知识中,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服务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推进器,同时,可持续性发展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各国朝野的共识“必须在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去发现中国的生长点”。在这里,管理的新型化思维有二个含义:其一是指政府应依据经济发展的新型化趋势,对政府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组织结构以及经济要加以改革。目前的政府的管理结构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在权力结构上侧重于集权型,在组织结构上侧重于直线制,在经济管理方式上侧重予干预,这些都与经济发展的新型化趋势不相符合。改革的思维是要变集权型管理为分权型管理,在城市中将管理的重心下移,赋予城区和社区以更多的权限在组织结构上要试验网络型的管理结构,进一步发挥网络和管理软件的强大功能,增强组织的活力,提高办事效率;在经济管理方式上要谋求“二只手”的配合机制,借助之手来达到调控的目的。同时吸收各种先进的网络时代的理念和手段,采用大量的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其二是指政府应当为经济的新型增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大力促进服务业以及“虚拟化”产业的增长。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尤其是新型服务业它所要求的软环境更为全面和细致,不仅要求市场环境健全完善,而且要求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人才、知识、信息、、等环境的配套;不仅要求政府开明,而且要求政府提供高效的服务,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政府的新型化管理来达到。

  第三,软管理思维。凡是改革一种管理形态,表面上的硬约束条件比较容易改变,而潜在的软约束条件则难以改变我国不仅经历过漫长的社会,而且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许多落后的传统和习惯至今仍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它们的影子至今在各级政府的管理中仍然存在。软管理的新思维主要指:第一要塑造一种优良的“政府文化”。其中最核心的是各级政府在处理当地事务中所遵循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它是地方政府与中央共享的认识平台。如果这种政府文化能够形成,不仅会自觉地与中央保持一致,增加政策上的协调,而且在管理中会产生强大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是各级政府要注重实质性的管理变革,淡化形式上的变革。根据十几年来政府管理改革的实践,可以看出实质变革的意义要重于形式变革。许多情况表明,实质的变革一定能带来某种形式的变革,而后者的变革却不一定带来前者的变革,往往只具有一个新的“外壳”。各级政府在进行管理变革时,要抛弃无实质内容的形式上的更新,注重谋求实质的或者“内外并重”的变革,以软性的、非正式约束条件的改革为突破口,争取在管理中形成一种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以期发挥长期的潜在的作用。

  三、管理模式创新是和谐发展的保障

  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为了实现和谐发展的目的,各级政府的管理模式应当大力创新并使之职能化,它不仅可以使各级政府管理具有自发的调整功能,不断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主动地改变环境,引领经济社会朝着和谐与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可以使政府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任何管理都是一种系统管理,外界大系统的任何变化必然要对内部的管理产生影响。政府的管理也不例外,也需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地调整和变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环境的变化特点主要是全球化、市场化和知识化。全球化环境给管理带来的问题比较多,由于信息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市场的整体性和联动性比以前都提高了,这给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全球经济化的进程,过剩经济开始蔓延,再加上知识经济的冲击,因而对于经济的发展,规模和产能都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管理、知识、智慧和文化等。同时市场化进程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市场运行规律在我国的表现还不是很充分,易造成管理的盲目性。总之,上述环境特点要求政府管理必须具有“快速应变”和“不断创新”的协调机制,管理上的任何僵化模式都会遇到更大的压力。管理刨新的最大优势就是使各级政府充满活力,时刻保持着对环境的敏感性并具有一个弹性的管理架构,随时关注环境的演变、审视本身的缺陷、设计更好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构建和谐社会在我国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实践,因此各级政府的管理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在政府管理目标与内外部环境之间建立“和谐一致”的促进机制,才能保证这个实践的成功。

  第二,创新可以使政府更好地转变管理职能。树立科学发展观既不是时髦的口号,也不是一种临时性的政策,而是一种关系到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根本思考,必将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深刻地影响社会的走势。为了改善经济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不和谐的现象,需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从发展角度看,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在传统的管理模式框架里来进行,因为新的管理目标需要有新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它。和谐发展的思想不仅要求对传统的管理职能进行彻底的变革,而且要求催生新的管理职能。比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实现的根本途径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而是要依靠广泛的社会资源即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目前各级政府的管理缺乏吸收各界参与决策的机制,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必须加以创新。此外,还应看到政府的管理创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保持管理“持续创新”的态势,并使之职能化,使各级政府的管理模式能够自觉地进行调整,在措施上保证和谐发展的顺利进行。

  第三,创新可以革除目前政府经济管理的弊端。去年以来,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仍然热度不减,说明了在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上存在着许多弊端,必须及时地加以革除。首先在发展观念上,要革除“为了增长而增长”的经济发展的思想;其次在管理方式上,要革除行政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即习惯用行政意志来取代市场机制,用行政的手去排斥市场的手;三是在市场环境建设上,要讲求市场的“游戏规则”,建立与完善地方性的法规,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这些经济管理弊端的存在,极易造成国内经济的一哄而起和大起大落,给宏观调控带来难度。同时这些管理弊端也是实现和谐发展宏伟目标的最大障碍。如果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管理创新的机制,抱着旧衣钵不放,对管理环境的变化失去丁反应能力,则很难适应未来的和谐发展的需求。

  在这里,需要将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改变明确地区分开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创新肯定要带来“改变”,但并不等于所有的“改变”都是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讲,“破”并不是创新的本质,只有“立”才符合创新的本意。管理创新必须符合时代的环境特点,体现管理的发展趋势,还能显著地提高管理的效率,才能谈得上创新。所以,管理创新所“立”的不仅仅是一种“新”东西,更重要的是它应具有正确的方向和显著的效应,逆时代潮流的改变或者小打小闹的改动都不能称之为创新。目前,各级政府管理模式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即权力高度集中、以直线制为主、偏爱行政方法、管辖范围过宽、惰性较强等。各级政府转变管理职能仅仅是创新的开端,真正的创新,还不仅是对旧模式的抛弃,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当前的新环境,设计、创建和维持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这才是管理创新的本意。在建立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重新界定政府应该“管什么?”和“如何管?”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助于设计一种新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比如行政审批项目的缩减,本身并不完全等于创新,只有设计出比行政审批制更为有效和科学的制度来,才能称得上是创新。所以,各级政府管理创新的重头戏在于设计出一种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管理机制。

  总之,面对着新的时代条件,各级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确立一种和谐的管理目标、思维和模式,是各地和谐发展的主导因素。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建立一种创新的机制,使其管理与时俱进,保持活力,就会带来各地的持续、健康和和谐的发展。

上一篇:论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