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从“管理"到“治理"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2)

2013-06-05 01:16
导读:二、关系模式创新:公民身份的演化 政务以其方便、快捷的通信能力拉近了公民与政府问的距离,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变化。这种政府职

  二、关系模式创新:公民身份的演化

  政务以其方便、快捷的通信能力拉近了公民与政府问的距离,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变化。这种政府职能将推动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新定位,从而出现一种全新的“政府一公民”关系。从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上看,政府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同“企业”类似的机构要求更多的业绩,而公民则被视为“股东”,公民与政府的关系被定位为一种“所有与经营”的关系。在电子政府的工作流程中,政府被定位为服务的提供者,而公民被定位为顾客,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被定位为一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无论从哪一角度出发,电子政务都特别突出了为公民服务的职能定位。
  英国的电子政务专家白拉米(ChirstineBella.my)和泰勒(JohnA.Taylor)认为,“新的技术,但降低了服务的成本,同时,它还有助于重建政府与公民之问的关系。”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英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形成了一种“客户定位”(clientorientation)。客户定位体现了电子政务以“公民”为中心的目标取向。其他国家,如挪威提出的“用户导向”(userorientation),亦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强调了以公民为中心的定位。
  以公民为中心的定位突出了化的特征,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了一种服务者一消费者(server—client)的新型关系。在电子政务的下,每一个公民都是政府公共服务的用户、消费者,他们在“市场”中同政府发生“消费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府活动的目标定位在为消费者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将更加依赖于“消费关系”来采集和解读公民“消费偏好”,增强与作为“消费者”的公民的联系。在西方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用“消费者”、“客户”、“用户”等称呼来代替一般性的、传统的“公民”称呼。在电子政府建设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纲领、理论文章中大量出现“client”(客户)、“user”(用户)、“consumer”(消费者)等词,这种称呼上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消费关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新型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加强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特殊的联系,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变化使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的所谓“产消者”(pro.sumption)已经不再只是一种设想。新型“政府一公民”关系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亦是电子政务施行的一个结果,它不仅减轻了外部主体和个人的负担,同时整合了公共服务、顾客、服务的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政府的业务流程使服务的提供者和需要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纵向联系,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政府与作为服务享用者的公民之间的距离被拉近。
  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以“公民为中心”的定位体现出其特有的优势。政府通过电子政务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而优化政府对公民偏好的采集过程。对公民特殊需要的掌握使政府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比如,英国电子政府的建设使政府官员通过电子虚拟记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信息,不但使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加个性化。
  以公民为中心的行政职能定位还意味着打破传统的行政划分、工作流程,对行政组织进行重组,进一步整合古典消费定位中的地域原则和群体原则。
  基于资源整合的考虑,人们在企业资源整体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政府资源整体规划(GovernmentResourcePlanningGRP)的问题。为了实现一站式服务(one—stopservice),以公民为中心整合传统行政组织,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被提上日程,公民本身所具有的人口统计特征、经济特征、问题特征在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同级别的政府之间传递,从而优化了组织行为,整合了资源。
  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定位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但会更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而且有利于公民有组织的参与。在电子政务的框架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公民的责任感增强,从而有望提高主体的参与热情。杜安·埃利根(Du.aneElgin)认为,通过电子民主的形式,公民会感到自己身处其中,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公民的参与反过来又使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关系模式得到巩固。网络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政治参与途径,提高了公民参与的能力感。在传统社会媒体中不可能被倾听的声音在网络中得到传播,甚至是被放大。网络的出现使传统媒体所特有的“提上日程”功能前所未有地扩大了。网络信息逐渐成为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哈贝马斯等人所谓的“公共领域”,从而使人们政治参与的能力大大增强。

  三、内容模式创新:服务职能的增强

  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创新是全方位的,它不但要求规范的,而且要求高效的服务。就总体来看,强调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是大势所趋。然而,电子政务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以传统政务为基础。国情不同,甚至是各地区发展情况的不同决定了政府职能内容模式创新不可能一概而论,需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中国行政管会政府信息化建设课题组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从长远来看,按照我国的国情,电子政务的目标可定位为:“规模适度、管理科学、不断追求行政管理的廉洁和规范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和最大化。”报告明确地把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并列为电子政务的两大职能,提出了管理的廉洁和规范化以及服务的高效和最大化的目标。

上一篇:论我国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的困境与政府管理创 下一篇:浅谈电子治理视角下的政府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