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培育国民公益意识与发展民间公益组织的思考(2)

2013-06-26 01:16
导读:从体制来看,在一定的时期,虽然政府极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似乎可以看作是对公益精神的提倡,但由于被过度 政治 化,在新的历史

  从体制来看,在一定的时期,虽然政府极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似乎可以看作是对公益精神的提倡,但由于被过度政治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有些理想化和不切实际。所有这些都减低了人们的公益意识,而且这种习惯和意识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完全改变。
  
  三、公益建设:培育国民公益意识的重要途径
  
  公益文化建设是包括政府、媒体、学校、公益组织、学者等在内的主体的共同责任。
  1、党和政府要把公益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制度。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着眼于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对体制、文化宣传、民间组织体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提供清晰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和支持学校、媒体、民间公益组织等投身到公益文化建设事业中,对这些主体在公益文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予以明确要求和有效监督,加强和改进对公益舆论宣传和国民公益意识教育的引导、管理和服务。
  2、各种媒体,包括、、广播、报纸、网络等,要加大对公益理念和公益行为的舆论宣传,为社会公益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加大公益广告制作宣传的分量和力度。二是做大做强民生。三是联合举办一些面向特殊群体或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与社会公益事业密切相关的活动。
  3、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学和大学,要把公益意识培育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纳入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当中去。学校应针对中学和大学阶段学生不同的实际,采取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开展以社会公益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辩论赛或比赛;有关公益活动的图文展览;有关社会公益的征文活动;邀请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有关人士走进校园,开展有关社会公益事业的讲座;组织学生步入社会,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等等,培育学生的公益理念,倡导公益文化,弘扬公益精神。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公益组织要增强品牌推广意识,提升公信力。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无疑是增强社会对公益组织的认知、了解、接受和参与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阶段,我国一些公益组织对自身的推广意识不是增强了,而是减弱了,以至近年来尽管我们社会出现了许多公益组织,却很少为人所知,其自身运作也就陷人困境。
  5、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要加深对中国和中慈善理念和公益精神的研究和弘扬,为公益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念支撑。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在西方文化中,都有深厚的慈善理念和公益精神。慈善是一个道德范畴,反映人们建立在仁慈、同情和慷慨基础上的互助行为。
  总之,通过公益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广大民众对公益的认知、了解、接受、赞誉和付诸行动,使国民牢固树立公益价值观,使公益行动从少数人偶然的善行发展到绝大多数国民的道德自觉——自觉的公益意识和积极的公益行为,是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