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培育国民公益意识与发展民间公益组织的思考

2013-06-26 01:16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对培育国民公益意识与发展民间公益组织的思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 目前,我国国民的公益意识还相

  【摘 要】 目前,我国国民的公益意识还相当淡薄,已成为制约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公益建设,促进广大民众对公益的认知、了解、接受、赞誉和付诸行动,使国民牢固树立公益价值观,使公益行动从少数人偶然的善行发展到绝大多数国民的自觉——自觉的公益意识和积极的公益行为。
  【关键词】 公益意识;公益组织;培育オ
  
  当前,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共识,但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这就是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对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育国民公益意识的问题。
  
  一、国民公益意识培育: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
  
  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强宏观制度建设,建设一个健全、良好的外部政策,也需要加强微观制度建设,即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和自律性建设。在制度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培育人们的社会公益意识,即增强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增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说,公益意识对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即使制度建设全部到位,但如果人们公益意识缺乏,还是无济于事。
  目前,我国国民的社会公益意识还相当淡薄,已成为制约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慈善捐款为例,10多年来,我国政府和慈善机构发扬中华乐善好施、济贫助残、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实施了“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安康计划”等大规模慈善救助活动,产生了巨大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国民公益意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慈善机构每年收到的捐款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当然,公益意识强弱不仅仅体现在捐款方面。由于现代慈善范围的不断扩展、类型增多,许多工作单纯依靠金钱是无法解决的,除了捐款,人们还可以做志愿者(义工)、照看孤儿、看护病人等。这些要求人们付出比金钱更宝贵的爱心、体力或智力,这是普通钱物捐献难以取代的。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与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良好的国民公益意识,就不可能有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反之,要发展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就必须提高国民的公益意识。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公益价值观缺失:国民公益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
  
  要提高国民公益意识,首先要分析国民公益意识淡薄的原因。一般来说,影响公益意识和公益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因素(价值观)、经济因素、因素、体制因素。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深深影响着人们如何支配金钱及时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由于我们公益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国民在学校期间并未得到普遍有效的公益价值观,在社会上尚未得到深厚的公益文化氛围熏陶,在全体国民心灵深处还没有牢固树立行善积德、捐助奉献、友爱互助的公益价值观。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出现了一方面大量的公益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我们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富人为富不仁、一般民众公益意识淡薄的现象。
  从经济因素来看,人们捐款和志愿服务的热情总体而言并未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而大幅度提高。这说明国民公益意识淡薄和公益行为迟钝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因素,即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恰恰相反,或许可称之为“有力无心”,没有爱心、缺乏公益意识。为什么没有爱心、缺乏公益意识,归根到底是灵魂深处缺乏行善积德、捐助奉献、友爱互助的公益价值观。
上一篇: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