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6.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问题。 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敏锐性不够、思想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丁作方法单一陈旧、工作作风蛮横粗暴、工作效率较低、群众满意度不高,党员和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有知识有有素质有能力的年轻后备干部严重不足,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不突出。我们显示多达55%的农村党员年龄在46岁以上,有5l%的党员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做着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的工作,工作范围仅限于诸如撰写、收发、文件等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
7.农村管理问题。 此类矛盾的实质是农民对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和落后的农村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建设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一个基本保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包括、通讯、、供排水、设施、学校、乡村道路、饮水工程、广播、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但是受供给体系和治理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影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经费不足等闲难,相当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仅局限于“村容整洁”即把所有房屋统一刷成白色的,稍微好点的就是有条水泥公路。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关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占到45.5%,、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占到38.5%。
(二)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特点。
1.矛盾纠纷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以往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一般是村民之间,主要表现在婚姻、家庭、邻里、债权、宅基地等方面。而如今已经拓展到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矛盾纠纷的主体出现了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非公经济组织、村民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如农村的土地流转中因种粮补贴引发的流转者和被流转者之间的纠纷、农民与非公经济组织之间的纠纷、土地征用、资源开采利用、污染等纠纷。
2.矛盾纠纷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 以往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要是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经济纠纷、纠纷、纠纷等涉法矛盾纠纷逐渐占主流,其范围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据.目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类型已由过去的10多种发展到30多种。且仍有增多的趋势。从性质来看,由过去单一的民事纠纷发展为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涉法涉诉纠纷并存的多种形式的纠纷。除了传统的婚姻、家庭、宅基、赡养、抚养等纠纷,还出现土地流转、行政不当、司法不公、安全生产事故、企业侵权和房屋拆迁等方面的众多新型社会矛盾纠纷。
3.矛盾纠纷呈现组织化倾向。 随着农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意识的不断觉醒,在涉及共同利益的矛盾纠纷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寻求问题的解决上呈现一定的组织化倾向,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当然,由于大多数人的请求是与自身利益有关,并不具有政治色彩,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如在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过程中,因补偿不合理、不公正等引起的矛盾纠纷,众多农民成为当事人,这些矛盾纠纷因当事人的组织化,而使其规模不断增大,若处理不及时、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4.矛盾纠纷调处难度趋大。 大多农村矛盾在发生初期,当事人都能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寻求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公正、公平地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等原因,一些非常复杂的矛盾纠纷很难在基层部门得到解决.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当事人往往就会采取上访、群体围攻甚至以武力相威胁的手段,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从而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有的甚至越级赴省进京上访.这都加大了矛盾纠纷的调处难度。如不妥善处理,一种纠纷可能引发其它一系列的矛盾,很容易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甚至导致流血冲突.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及社会稳定。
二、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现阶段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这个基本矛盾的反映,一般是由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共同起作用诱发产生,既有体制和政策上的问题.也有干部和群众个人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