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经营体制方面 首先,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年开始,农业税免征、特产税取消、粮食直补、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政策的出台,使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加快发展,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分散经营与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效益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次,农民对各种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相当多的地方满足这种需要的功能却十分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地方在集体“给予”群众很少的情况下,为了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群众巧立名目地集资摊派、大肆“索取”,诱发着群众的意见,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2.农村基层干部方面 毋庸置疑,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是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干部对和政策不熟悉,不善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等,这就引起了群众的反感和对立情绪,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一些矛盾纠纷;有的干部服务意识淡薄、敏锐性不强,对矛盾的疏导化解不到位,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些隐患;有的干部工作方法单一陈旧,工作作风蛮横粗暴,习惯性地用命令的手段开展工作;有的干部甚至滥用职权、贪污腐化、中饱私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基层干群关系造成恶劣影响。
3.农村群众方面。 一是受影响农民的小农意识.二是农民的程度普遍不高,三是地方政府忽视对农民的和引导,致使有的农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的农民缺乏法制观念,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不善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往往采取一些极端手段.导致恶性事件发生;有的农民缺乏集体观念和长远眼光,只顾要权利,不愿尽义务,对某些政策存有抵触,使干群关系更加紧张。
三、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对策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矛盾,笔者认为,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具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农村社会矛盾的性质.防止错误判断导致矛盾激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农村呈现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当前,农村正处于政治、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民与农民、农民与集体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增多.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前农村社会矛盾虽然错综复杂,但从根本上看,绝大多数是生产关系某些方面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反映,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社会前进中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切不可误把人民内部矛盾看成是敌我矛盾处理,导致矛盾激化,引起恶性事件,造成不良影响。应不断理顺新体制建立过程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利益关系.不断解决上层中不适应经济基础需要的种种问题。推动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生产力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