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发展核武器可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着国内外的诸多威胁,尤其是在军事和外交问题上深受压迫,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严重阻碍。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明确表示,要发展核武器,要恢复中华民族业已丧失的自豪感。他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帝国主义“看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子弹,只有手榴弹”,因此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原子弹,并尽快发展氢弹。”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以与自己大国地位相称的身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包证明,我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为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国际地位基础。
4、发展核武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毛泽东指出:“核武器越是为美帝国主义及其合伙者所垄断,核战争的危险也就越大。他们有,你们没有,他们神气得很,一旦反对他们的人有了,他们就不那么神气了,核讹诈和核威胁的政策就不那么灵了”。他认为,在咄咄逼人的核威胁面前,如果中国人自己手里没有原子弹,国家主权和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如果我们有了核武器,就能打破核垄断,破除核讹诈,中国才有安全感。因此,必须要发展尖端技术。1964年10月,当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时,周恩来当即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指出:“保护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保卫世界和平,是一切爱好和平国家的共同职责。”_一表明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并明确表示:“在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标未实现以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加强国防,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三毛泽东核思想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核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特征,尽管有部分理论需要与时俱进,但是其许多科学性的内容对于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主义核伦理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利益至上——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念。毛泽东在核武器问题上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其核伦理思想的核心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质就是人民利益至上,以人为本。表现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因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破除某些核武器国家的核讹诈和核威胁,从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不受侵害,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创造一个安全、和平、稳定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本身内涵丰富,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并付诸实施,其目的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利益,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理念。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破除核讹诈,毛泽东从国际战略斗争的全局出发,把核武器的发展摆在战略位置上,作出了自力更生,自己发展核战略武器的决策。几十年来,我国在发展核武器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了这一方针。由于坚持了这一正确方针,所以在苏联外援突然断绝后,我们仍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核技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攻克重重技术难关,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不能仅依靠外力,更主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艰苦奋斗。这一基本精神必须要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始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重视和发展尖端技术,和平利用核能。1960年正当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关键时刻,苏联断绝了援助,撤走了全部专家,使我国核技术的发展事业面临着巨大困难。毛泽东审时度势,慎重决策,主张坚决把核武器的发展搞下去。1960年7月18日,毛泽东再一次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在这里“尖端”一词其实指的就是“两弹”。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不久,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即使在十年“文革”中,毛泽东在发展尖端技术问题上,仍紧紧抓住不放。他认为,尖端技术是国家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具有很强的性,任何人都不得干扰。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在毛泽东心中的重视程度。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不仅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更是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核技术作为一种尖端技术,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用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核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核能的和平利用,如大力发展核电等,已经成为我国核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四)保卫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中国政府在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同时,就郑重向全世界做了庄严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提出“中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维护核不扩散,不在外国部署核武器,不以核武器相威胁”的“四不”政策。并从核武器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关系、核武器的精度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具体要求,同时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所具有的崇高政治责任感和道义感。这是站在战争道义的制高点来制约别人首先使用核武器,最终达到消灭核武器,从而实现世界和平。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的核武器是慑止核战争的手段,而不是打赢核战争的工具。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今及朱来复杂的时局中,毛泽东的核伦理思想以及中国的核政策仍将有效地发挥着维护核安全、慑止核战争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