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的深化发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十二个方面,探索和提炼了我国初级阶段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国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科学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结晶,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强调“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前进方向”,而且强调“党的先进性最终要落足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把党在新世纪要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与国家整体发展的愿望、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深,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新的视角审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的关系,江泽民因此提出“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两个命题,指出要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他主张社会主义要引进资本主义的先进文明成果,要求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最终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惠互利,达到共赢。同时,在引进的过程中还“应当提倡平等协商,反对强加于人”等。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什么是当代资本主义,怎样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提出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对两制关系再定位,体现了对时代的准确把握,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更深入的理解。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拓展
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高度。科学发展观贵在“科学”二字。所谓科学,就是要提倡一种理性精神,就是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代价,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和谐发展,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发展永远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米发展的理论,我国之所以能取得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成就,是因为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利用已经形成的发展态势和实践经验协调有序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出发,落足到人,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体现为、指向为人的全面发展,抓住了发展的实质,突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和目的所在。从发展的目的来说,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GDP,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为了人民的富裕,为了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与权益,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角度来说,“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能否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人民生活的水平、生活质量是否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作为衡量我们发展观是否科学的标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只有首先抓住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方向,在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各种矛盾时才会有一个最根本的标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粗放,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以GDP论英雄,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非理性行为带来的严重的、资源代价。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污染从城市向扩展,某些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全球传染性疾病发生,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影响。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严重拜金主义等诸多社会问题的累积使得人tl,失衡,价值观紊乱。许多人沦丧、情感冷漠、精神家园缺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基于以上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提出要协调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遵遁自然规律、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有序地科学发展。
回顾建国六十周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发展观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但它的发展观不是一般的发展观,而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发展观,发展的“人民性”始终是其不变的灵魂。从为人民而发展到为人民而科学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源所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终极真理”,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它必须永远面向实际、面向时代、面向未来,方能保持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只有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及时经验,不断勇往直前,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