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3)

2013-07-27 01:07
导读:发展主义 为通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开辟了道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是解放人.实现人的价值,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展主义为通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开辟了道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是解放人.实现人的价值,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充分利用人性和规范人性来运作的,它既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又要求具备相应素质的人来作为建立和发展经济的荃础。在条件下,市场经济以追求效率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荃本原则,市场经济体制及市场交易造成了人对物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依赖,它使个人需要、个人能力、个人关系必须通过劳动产品的交换—表现在交换价值上来实现和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这种共性。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自主经营,面向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在商品交换中自由对待自己的产品,从而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在交换活动中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个体主体与社会化生产进步了的“类”主体相结合,便确立了完整的全面的主体的人。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在商品交换中.货币把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并在时间和空间上把双方分隔开来犷致使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的关系。又由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形成了超越血缘、地域界限的新型交往关系.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世界范围普遍的社会联系。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益原则,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断提高和强化自身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以利于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败之地;另一方面,又促使主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各种潜能)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在普遍的交换活动中达到个体能力的互补和人的整体能力的不断增强并趋于全面。因此,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荃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马克思认为,经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使人的全面发展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我国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市场经济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克服其历史局限性和消极性,才能创造出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使人的“自由个性”最终由可能变为现实。

    第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人的全在发展的政治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荃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不可能充分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和政治自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全律意识.坚持面前人人平等;完善民主监.制度,发挥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机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构改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在推进政治民主化、民主法制化的具体进程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采取自下而上和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的形式,从荃层做起.对荃层单位实行直接民主,特别是经济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监督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保证人民群众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村民自治就是推进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范例,它不仅增强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而且充分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具体的实现形式。

    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相对于政治而言,它反映并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荃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作用是通过不断发展的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就要求必须把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马克思曾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助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科技进步相结合,重视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发展的崇高目标,也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由于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样,人的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需要.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人的交往的社会化.人的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这决定了人的发展要经过许多个历史阶段的相对发展(即与当时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的发展),才能最后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变化着的情况和条件,着眼于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坚信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无限接近的历史过程,反对否认人的全面发展和超越历史阶段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根据我国的现实特点和时代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实现现阶段人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创造条件。

上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