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公正协调:构建和谐的保障机制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先富带后富”思想,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出社会公正的本质内涵。邓小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和“先富带后富”思想为正确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经济公正思想
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长期以来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邓小平了我国过去在分配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
任何社会公平都需要由效率为其提供相应的基础,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效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而且构成公平的前提。因此,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我们应当坚持效率优先。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他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根据这个原则,评定职工级别时,主要是看他的劳动好坏、技术高低、贡献大小。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对干得好的、干得差的,经过考核给予不同的报酬。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一样,表面上看来似乎大家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高温、高空、井下、有毒的工种,待遇应当跟一般的工种有所不同。
同时,邓小平十分重视公平对效率的反作用。因为公平原则的贯彻有助于调动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反过来促进效率的提高。他指出,我们提倡按劳分配,对有特别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也提倡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方由于多劳多得,先富裕起来。这是坚定不移的。但是也要看到一种倾向,就是如果有的人、有的单位只顾多得,不但不照顾他人利益,甚至不顾及整个国家的利益,就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过分强调公平、忽视效率就谈不上公平。同样,过分强调效率、忽视公平,同样实现不了效率。邓小平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使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2.“先富带后富”体现协调发展恩想
邓小平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人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他说:“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在这里,邓小平实际上从社会公平的层面为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利益指明了正确的途径。
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政策的同时,也预测到了将来可能出现的地区差距扩大、收人差距拉大等两极分化问题。他告诫:“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邓小平指出,“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修路。此外,邓小平还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两个大局”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求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带动落后的地区,逐渐消除地区之间的贫富差别,最终实现全国共同富裕,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