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其次,人是自然界的需要。自然界作为与人类交往的现实世界,离不开人。马克思强调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比动物更具普遍性,人更加“万能”,马克思说:“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说来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意味着自然界同自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二《手稿》中生态思想的几个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在确认“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的辨证关系的前提下,马克思从主体的角度即从作为创造者的人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手稿》第75页,他作出了这样的精辟论述:“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着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对人来说是人与人间关系的纽带,才对别人说来是他的存在,或对他说来是别人的存在,才是属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自己的属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这个论述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发展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思想:首先,社会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与人的关系之中。离开社会,既不会有人的生成,也不会有“人化自然”的生成,不会有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劳动则是人改造自然的社会性活动。离开社会性劳动,不可能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自然界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是属人的自然,即“第二自然”,是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是人的劳动的对象化,所以从人类整体来说,人类面对自然,就是面对人类自己的创造物,就是面对人类自己的劳动、智慧和价值,实际上就是面对人类自己。第三,自然是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和媒介,人在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不仅生产出人们生存和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劳动产品同时生产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就是说,人类的劳动不仅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意味着建立与这种关系相适应的社会结合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对自然资源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与破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人与自身之间、人与他人之间、人与人类整体之间天然和谐的生态伦理关系。,
(二)在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中,自然是基础和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