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生态(2)

2013-08-02 01:05
导读:其次,人是自然界的需要。自然界作为与人类交往的现实世界,离不开人。马克思强调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比动物更具普遍性,人更加

  其次,人是自然界的需要。自然界作为与人类交往的现实世界,离不开人。马克思强调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比动物更具普遍性,人更加“万能”,马克思说:“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说来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意味着自然界同自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二《手稿》中生态思想的几个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在确认“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的辨证关系的前提下,马克思从主体的角度即从作为创造者的人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手稿》第75页,他作出了这样的精辟论述:“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着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对人来说是人与人间关系的纽带,才对别人说来是他的存在,或对他说来是别人的存在,才是属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自己的属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这个论述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发展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思想:首先,社会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与人的关系之中。离开社会,既不会有人的生成,也不会有“人化自然”的生成,不会有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劳动则是人改造自然的社会性活动。离开社会性劳动,不可能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自然界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是属人的自然,即“第二自然”,是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是人的劳动的对象化,所以从人类整体来说,人类面对自然,就是面对人类自己的创造物,就是面对人类自己的劳动、智慧和价值,实际上就是面对人类自己。第三,自然是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和媒介,人在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不仅生产出人们生存和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劳动产品同时生产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就是说,人类的劳动不仅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意味着建立与这种关系相适应的社会结合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对自然资源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与破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人与自身之间、人与他人之间、人与人类整体之间天然和谐的生态伦理关系。,

  (二)在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中,自然是基础和本源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古希腊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就把人类看作判断一切事物是否存在的评判者,是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是对人而存在,只有人才能得到道德上的关怀和尊重,道德义务也只有对人而言才应该承担,在人类生活之外不存在道德关系。因此,强调人对自然的权利,人是宇宙之灵,万物之主,太阳为人而生,星斗为人而亮,自然为人而存在,人是自然的主人,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对此,马克思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反驳,在他看来,“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如果把工人看作一般意义上的人,并且人的实践本质就在于劳动创造,那么,若没有自然界,人就没有了创造的对象,从而人的实践就无法显现。不但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分析说:“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了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要的资料。”由此可见,没有自然界,人就无法进行劳动,而不能劳动,人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实践本质;没有自然界,或自然界失去了给人提供生活资料的功能,人就别说不能劳动,就连自身的肉体生存都无法维持。从这两个方面看,马克思所注重的自然界对人的本源性可谓昭然若揭。
上一篇:关于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下一篇:关于江泽民同志安全生产伦理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