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管窥(2)

2013-08-04 01:10
导读: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国民学 ”即资产阶级经济观在财富增长与消费的奢侈和节约问题上的禁欲主义以及服从于资本增值的实质。马克思指出,“国民经

    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国民学”即资产阶级经济观在财富增长与消费的奢侈和节约问题上的禁欲主义以及服从于资本增值的实质。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财富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关于克制、穷困和节约的禁欲主义的科学,它告诫资本家如何增殖财富,但对只是机器的工人来说则是如何节约资本的问题了。“国民经济学”对工人进行说教,在它看来,工人是没有感觉、没有需要、也不需任何享受的存在物。“工人完全像每一匹马一样,只应得到维持劳动所必需的东西”工人的任何享受要求,任何奢侈都是不可饶恕的。马克思嘲讽这种所谓的道德的科学:“国民经济学,尽管具有世俗的和纵欲的外表,却是真正道德的科学,最最道德的科学。它的基本教条是自我克制,克制生活和克制人的一切需要。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的这种关于禁欲主义的道德说教不但是对工人的非人化状况的肯定和确认,同时也是对资本家非人化的肯定和确认,资本家的生活活动和人性被资本剥夺。它要求资本家要尽量少花钱只是为了更好地发财,更多地占有。因此,在异化劳动下,“挥霍和节约,奢侈和困苦,富有和贫穷是划等号的。“国民经济学”关于奢侈和节约的争论实质上都是在道德上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作辩护,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节约和挥霍都是受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制约的。

    (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矛盾对立

    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经济发展对道德进步的促进作用。在《手稿》中,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的力量:“只有通过发达的工业,也就是以私有财产为中介,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本质才能在总体上、在其人性中存在;因此,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自己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这就是说,经济本身的发展并不会阻碍道德进步,并且,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道德进步才能获得相应的物质基础。但是,马克思转而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悖论。“这种经济制度注定人们从事如此低贱的工作,处于如此悲惨和痛苦的境地,相比之下,野蛮状态也犹如王公的生活了”。

    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其异化劳动理论从宏观上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全部经济生活的非人化和反人道性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他认为,劳动异化不仅使工人非人化和不道德,也使资本家不道德和非人化。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原则除了个人主义之外就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它使资本家的人性也异化了,因为他们的生命和人性被发财欲全部夺去,使人成为物的奴隶。一切行为、需要的满足与享受都要服从于资本和利润,因此必然带来禁欲主义的道德说教。这不仅不能使人生获得幸福,更是不人道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得人的需要异化为对货币的需要,使人的道德水平滑落到了谷底。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是追逐最大的利润,搜取最大数量的货币。因而,人的丰富多样的需要被简化为货币的需要,“对货币的需要是国民经济学所产生的真正需要,并且是它所产生的唯一需要。有了货币就有了一切,所以,人的一切道德都荡然无存。“货币的特性就是我—货币持有者的特性和本质力量。因此,我是什么和我能够做什么决不是由我的个性来决定的……我是一个邪恶的、不诚实的、没有良心的、没有头脑的人,可是货币是受尊敬的,所以,其持有者也受尊敬。货币是最高的善,所以,其持有者也是善的。此外,货币还使我不必为成为不诚实的人伤脑筋,我事先就被认定是诚实的。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货币这种颠倒黑白的力量的描写,尤其生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和腐朽性。总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悖论。

    三、(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马克思的学说之所以经久不衰,既取决于其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又取决于它回答的问题的普适性。勿庸讳言,当代经济发展现实中,物的异化以及人的伦理因素未被充分尊重甚至缺失的现象仍未根本消除,科学的人“物”观仍未得以完全树立。在我国初级阶段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在利益驱动、金钱诱惑下人的行为被其支配而作出诸多违反人性之举,实质也即是物对人支配的表现,而我们必须警觉这种无形的支配,否则,货币一旦成为最高的善,成为一切人与生活、社会、自然界的一切纽带的纽带,成为社会普遍的化合力,整个自然与社会也就必然地被货币加以普遍的混淆与颠倒。另外,全球的经济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伦理道德困境。比如,人的欲望在随着物质的丰富而无止境的急剧膨胀,在物的诱惑下,人某些应有的道德属性逐渐沦落散失。那么,究竟如何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营造理想的经济伦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手稿》仍有借鉴之处,如马克思提到的类本质思想就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面对经济发展的伦理负效应,人类必须意识到要有全人类的意识并以此来约束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成为一种伦理性经济或道德性经济,让人类的经济进步不至于以牺牲人的道德发展为代价,而是追求在经济与伦理领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人类进步。

    当今经济伦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的挑战还远不止如此,因而,我们更应该深人研究《手稿》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搞清思想内涵,借鉴与汲取其思想精髓,努力把握与领悟其厚重而深邃的精神实质,以求科学的当代及未来的经济伦理建设的实践,使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

上一篇:试析毛泽东的伦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