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主叉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他的制度思想也逐渐形成,并对我国的制度建设、建设起若推动作用,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制度伦理;产生基础;邓小平
一、制度伦理的概念及其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制度伦理的理解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种:制度中心说,伦理中心说,双向互动说。
综合分析,笔者比较赞同龚天平先生的“双向互动说”,他认为:“制度伦理是人们从制度系统中汲取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与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即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制度伦理化
“从制度的客观层面来说,制度伦理就是制度通过其强制性的准则、规则在整合和调节各种利益矛盾时所表现出来的伦理性和伦理功能”,这是制度伦理的第一层含义,强调的是制度的道德性。
(二)伦理制度化
伦理制度化其实就是制度所承担的伦理功能。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道德的制度化、化,需要把一部分道德要求由对于个体的内在的软约束变为外在的硬约束规则。也就是需要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而制定成制度,并在道德生活领域贯彻执行,是人们从制度方面解决社会生活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这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理解制度伦理,是制度伦理的第二层含义。
二、邓小平制度伦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邓小平制度伦理思想产生的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有关制度和伦理关系的思想以及中华的传统美德都是邓小平制度伦理思想产生的伦理文化渊源。此外,邓小平对西方民族的优良的伦理道德传统如公正伦理原则、民主主义精神等的借鉴,也是其制度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之一。“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西方民族基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内在要求的一系列‘客观’伦理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邓小平制度伦理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同样,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邓小平制度伦理思想也就无从产生。
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人们逐步发现了原有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弊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打破了我们过去认为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和合理性的思维模式,从而对制度进行伦理分析和伦理规范就被提上日程。邓小平制度伦理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和现实需要之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