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江泽民发展伦理思想探析

2013-08-03 01:18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浅谈江泽民发展伦理思想探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江泽民 发展思想 人本

    〔关键词」江泽民 发展思想 人本情怀 粉神文明 协调利益

    [论文摘要]江泽民把发展提高到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加以审视。江泽民发展伦理思想是莫定在时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特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江泽民发展伦理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发展伦理思想的人本情怀,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发展伦理思想关于在发展中重视精神文明的论述、着力协调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各种发展利益关系。

    江泽民发展伦理思想是奠定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特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他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由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化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正是由于江泽民认识到发展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他把发展提高到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加以审视。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发展伦理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人本情怀,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发展伦理思想关于在发展中重视精神文明的论述、着力协调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各种发展利益关系。

          一、发展中对人的关切

    在发展中对人的关切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价值主线,也是江泽民发展伦理思想的重要特色。江泽民在阐述“三个代表”之间辩证关系时指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还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一)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江泽民从唯物史观出发,强调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江泽民从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角度指出,人  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江泽民还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民群众依法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标准。1998年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又指出,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苦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还强调,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因为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只要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矛盾,即使出点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好办。而要赢得群众拥护,最根本的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准则。

      (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江泽民首先指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政治上的意义。他说,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就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城乡居民收人水平还不高,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

    江泽民还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他论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途径,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人,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精神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特别要改善居住、卫生、和条件,扩大服务性消费。逐步增加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江泽民尤其强调社会保障的作用。他指出,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他们的生活安全感。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人,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上一篇:关于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嬗变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