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2013-08-17 01:11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探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危机 干预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危机 干预

  【论文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优势,分析了辅导员在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建议:辅导员应加强心等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对大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配合学校、家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许多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增多。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干预,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下发以来,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改进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较早发现者
  高校为了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在每个院系的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兼职辅导员。这些辅导员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学生群体,通过与个别学生谈话、培养学生骨干、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等形式,与学生接触密切、交流较多,对于所管理班级的学生在家庭情况、宿舍安排、专业学习、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方面比较了解和熟悉,能够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实践证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在思想、情绪、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异常状态,与其密切接触的人较容易发现。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教师群体,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者,这一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事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能够较快地、直接地或间接地获得信息,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奠定了前提、基础。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者
  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必须做出快速、及时地反应,采取有效地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才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抓住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最佳时机,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辅导员在获得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后,往往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主动、及时、迅速地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大程度将心理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辅导员与学生平时地接触较多,双方在年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共同性多、共通性大,沟通和交流的障碍少、代沟小,较容易建立真挚地友谊和信赖关系。辅导员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问题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初步了解并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评估其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化解和救助措施。在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为问题学生创设宽松自如的,采取简便、灵活的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协助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3、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监管者
  学生心理危机产生之后,由于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困惑或障碍,需要长期而持续的监控和管理,以保障学生本人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短期干预后,暂时解决了问题学生的困惑和矛盾,一旦出现诱发因素,问题学生随时可能重新陷入危机。而高校辅导员能够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到学生心理危机监控和管理中,在专业心理咨询师干预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对问题学生保持关注和监护,以确保其安全。在关注和监护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与问题学生经常接触的宿舍成员、朋友、班团干部、优秀党员等信息网络,随时观察其思想情绪变化、言谈举止状态,评估其安全性,并及时、长期地与专业心理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反馈信息,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升危机干预效果,引导问题学生尽快走出危机,恢复心理健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不强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不能严格执行的师生比标准,往往一个辅导员需要管理的学生超过200人。同时,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多且繁杂,如宿舍和班级管理、党团支部建设、奖助学金评选、就业指导、校内外活动组织等。对于经验相对较少的青年辅导员来说,很难从这些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因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内心需求,无法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减弱,存在侥幸心理,往往等到心理问题出现时才寻求解决途径,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和干预,错失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2、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缺乏
  当前,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辅导员缺乏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虽然辅导员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但由于培训时间短,辅导员不可能系统、全面的了解所有学习内容。经过短期的培训,凭借仅有的培训知识去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也容易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判断能力薄弱,不能明确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出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解决,而把思想问题当成心理问题解决的情况,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陷入被动。
上一篇:试析毛泽东精神的特点及当代价值 下一篇: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国际空间拓展心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