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战略防御恩想
1946年夏全国内战爆发时,我军在全局上处于劣势的被动地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将战略上的防御和战役战斗中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并要求“我军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坚持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和游击战相结合,以战役战斗上速决的进攻战,打破敌人的战略进攻。毛泽东还要求全军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原则,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转入战略进攻,以改变内线作战的不利态势,争取更大的主动。
3.提出了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为核心的“十大军事原则”
为了有效地实施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毛泽东进一步战争经验,于194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作了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十大军事原则”全面系统地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作战恩想、作战方针、歼击方针、作战方法、作战准备、战斗作风及休整补充等原则。它不仅反映了一般战役战斗的指导规律,而且集中体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成为两者有机结合的范例。“十大军事原则”的提出,说明我军战略战术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为我军后来的战争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4.创造性地提出了独特的战略进攻思想,使毛泽东战略战术恩想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一是创造了以大兵团采取跃进的方式,在不要后方的情况下,越过敌占中心城市和坚固设防点,把进攻矛头指向敌之战略纵深,把整个战争推向敌战区的进攻样式。二是创造了战略决战的理论。毛泽东根据我军实际的战场形势,提出了“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的原则;正确选择决战时机和方向;采取不同的战役方针,选准战役的首战突击方向:审时度势,灵活部署,实行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歼敌重兵集团与夺取大中城市相结合;各战略区密切协同,相互配合行动,等等。这些战略决战理论,形成了我军战略决战的理论体系。三是创造性地提出远距离包围迂回,尔后回打的战略追击方针和一系列新的作战指导原则,从而指导我国军民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追击阶段的各项任务。
5.不经过战略相持的战略进攻的理论与实践
经过一年自卫还击战,蒋介石这个铁老虎已经不那么铁了。军事上,由于我军胜利,失败主义情绪充满整个蒋军营垒,敌军士气比一年前低落得多,其战斗力比一年前削弱得多了;上,由于内战的极大消耗,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面临总崩溃的局面;上,从1946年起,由北京学生抗议美军强奸北大女生的暴行而引发的国统区广大学生的爱国运动开始,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蒋介石处在全民包围之中。在这种形势变化有利于我军的情况下,1947年6月,毛泽东抓住蒋介石在实施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两处地方而暴露出来在鲁西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地区兵力空虚的弱点,不等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全部被粉碎,也不待解放军总兵力超过敌人,就以伟大战略家的胆识,打破战争常规,果断地实施酝酿已久的,在适当时机将解放军主力转入国民党统治区(外线)作战以实行战略进攻的基本设想。
6.抓住有利时机、有利地点、有利条件,果断进行战略决战的理论与实践
1948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具备了同国民党进行决战的条件。经过两年作战,人民解放军歼敌264万。国民党从430万减员到365万,人民解放军上升到280万,虽然从人数上看,国民党还超过人民解放军,但机动作战兵力已经退居劣势。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1/4,接近1/3,又经过土改,解放区经济一片生机。而国统区滥发钞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已濒临总崩溃1,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中间势力明显向共产党靠拢,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布解散民盟),使自己处于更加孤立的境地。这一切表明,不利于国民党军、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决战形势已经到来。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叫做胜利在望。但是,有了决战形势,并不等于就能实行决战。
194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战略收缩,考虑美国顾问提出的“撤出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的战略建议,准备把东北的55万军队(其中2个王牌军)撤到关内。但是要下决心撤出东北,他还有顾虑。国民党在战场上已经处处受制,着着失败,信心丧失,士气低落,如果再放弃东北,弄不好就兵败如山倒。因此,他有不能从东北撤军的苦衷,还存有在东北守住沈阳到锦州一线战略要地、稳住东北的幻想。国民党军的这种犹豫,就是人民解放军的机遇。毛泽东紧紧抓住进行战略决战这个机遇不放,还没有等蒋介石清醒过来,就在有利的时间(1948年9月)、有利的地点(东北)、有利的条件(当时东北战场的力量对比对我军有利)下,在东北战场上开始了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毛泽东先后发起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历时总计142天,歼敌154万,平均每天消灭国民党军1万多人。这个前所未有的战果,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基础,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人民解放战争的辉煌成果,使西方一些资深的军事家瞠目结舌,他们以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司令部指挥了一次失败最为惨重的战争,而一个最小的司令部却赢得了一次胜利最大的战争,来评价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年内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辉煌成果充分显示了毛泽东的大智大勇、卓越的军事智慧以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光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过去是指导我军战胜强大敌人的锐利武器,而且现在和将来它仍是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和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因此,在新的条件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其科学体系,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并用其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军事斗争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