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组织政治行为;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组织政治行为伦理评价
论文摘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组织政治行为理论作为组织行为学理论的一个分支,逐步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界重视,并对此作了相当深入系统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组织内部经营活动复杂性一面。本文将时该领城的研究作一评介,并从组织政治行为的概念、组织政治活动发生的条件、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类型分析、组织政治行为的伦理评价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总结。
对组织政治行为研究源于对组织权力的研究,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界对组织权力的来源、构成以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许多学者注意到,管理者并非完全按照组织业已制定的程序或规则来获得或行使手中的权力,即组织中的管理者并不总是将组织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优先实现自身利益。据此,有些学者开始提出组织政治行为(Political Behaviour接in Organization)这一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对该问题研究的深人,西方理论界专门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组织政治学(又称组织政治行为理论)(Organizational Politics)(Pfeffer, 1978,Allen et al.,1979),该领域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组织结构理论的重点研究对象。组织政治行为理论主要观点大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Jeffrey Pfeffer和Robert W. Allen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该领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组织政治行为的本质、产生条件、政治行为策略、伦理评价等,本文将依此思路对西方已就该问题所做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一、有关组织政治行为的概念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同样,Ferris和King (1991)通过对人力资源部门深人研究后认为,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许多方面(人员选拔、绩效考评等)存在固有的高度模糊性,一旦开展这些专项工作时,政治行为很容易发生。
总之,这些研究发现,存在模糊政策的部门(如管理高层等工作行为很难规范化的部门)中容易发生组织政治行为。
组织政治行为发生的其它条件分析
Gray和Ariss(1985 )指出,在组织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政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不一样。在组织成立之初,由于组织结构简单,加之成员多为创业者( Entrepreneurs),普遍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因而政治行为很少发生;但随着组织日趋成熟和复杂,内部的部门化(Departmentalization)导致出现各种利益群体,政治行为开始出现;特别是当组织趋于衰退时,由于各部门和成员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政治行为更为严重。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Pfeffer(1992)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此间题作深人研究。他认为以下情况容易导致政治行为的发生:(1)组织存在不确定性(Uncertainty )。诸如环境变数太多,组织目标不明确等;(2)利益巨大;(3)各横向部门的利益相冲突时,即它们之间存在利益消长关系;(4)各部门权力大致相当时。Greenberg(1993)等通过举一个例子对Pfeffer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一富翁向一慈善机构捐助1000万美元,该慈善机构由几个部门(如拯救濒危动物、救助无家可归者等)构成。这些部门主管均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当然愈多愈好。这时有几方面因素容易导致政治行为,一是机构的目标是不明确的,它并不能明确规定这笔钱该化在哪里;二是利益巨大,而不是仅500美元,争夺也就更为激烈;三是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消长关系;四是各部门权力相当(因为如果某一部门占控制地位时,它就有权决定资源的分配)。
Robbins (1995)的研究更为深人,他从员工个人以及组织两方面探讨政治行为发生的原因。图2说明他的结论。应该说,到目前为止,Bobbins对政治行为成因的分析最为深刻。
三、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类型分析
要了解组织政治行为,我们需厘清政治行为所运用的策略。Mulder, de Jong等(1986)在Allen及其合作者有关经理人员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种策略,之后又有许多学者对此作了补充。现分述如下:
1、控制信息源。具体有:(1)截留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2)力求避免与那些想获得某种信息但自己却不愿意透露的人接触;(3)选择性地披露信息;(4)向别人提供不太相关的信息。Feldman(1988 )通过对AT&T’ s Phone Stores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2、树立良好形象。具体有:(1)成功者的打扮;(2)总是与组织内工作有成效的人打成一片。Greenberg(1990)还补充了一点,即刻意显示自己成功和善良的‘面。他们往往首先想组织将认同哪些行为,然后就去模仿这些行为。Ferris和King(1991)称他们为变色龙(Organizational Chameleons)。Bobbins (1995)把与此相关的技巧称为“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