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思考(1)
2014-01-28 01:06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对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思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所指出,任
[摘 要]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所指出,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运动都会涉及政治与经济两方面的动机。为应对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已开始进行合作,其潜在动机是使东亚地区在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一起形成“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平衡局面。对中国而言,东亚合作对中国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本文拟对中国参与东亚合作具有的战略意义、有利条件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东亚合作;中国;战略意义;有利条件;合作成果
Abstract:Robert Gilpin, the famous American economist, points out that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movement in any region will be in relation to the motive both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that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have brought about, China and some countries in East Asia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started the East Asia Cooperation process. To China, this cooperation possess great strategic interest. The article trie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the favorable factors and cooperative results of China’s cooperation with the countries in East Asia.
Key words: East Asia Cooperation;China;strategic significance; favorable factor; cooperative result
在新世纪,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伟大战略目标。中国表明了希望避免重复历史上的一些强国崛起之时常常带给世界激烈的冲突和巨大的破坏的老路,而尝试一种使世界特别是邻国受益的方式来实现和平崛起的愿望。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开始走到一起,进行东亚合作,希望合作共赢,谋求未来能建立一个“东亚共同体”。中国应当把自己的发展战略与本地区的一体化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以东亚(以至亚洲)为依托,以东亚合作为契机,采用经济和外交的手段,通过与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来实现和平崛起的伟大目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东亚,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依托
中国作为东亚的一个传统大国,其发展和崛起注定离不开东亚这块“风水宝地”。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全球性大国,中国还只是一个地区性强国。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在新世纪初期提出了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伟大战略构想,而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必得有战略依托,必得有一块立足的“根据地”,这块“根据地”不可能是别的地方,它只能是东亚(广义的东亚应当包含亚洲)。
“和平崛起”理论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提出来之后,对该理论的内容和含义人们纷纷进行思考和探讨。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必然涉及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问题。因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对国际力量平衡造成的影响可能导致周边国家对此抱有怀疑和谨慎的态度,甚至是恐慌,因而可能进行诋毁和阻止其崛起。而在当今世界上,只有美国是最可能阻碍中国崛起的国家。人们认识到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最大考验是对美关系,特别要考虑到美国的东亚战略是依靠双边同盟构筑地区安全保障体制,在东亚保持军事存在,维持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来遏制欧亚大陆。因此中国的崛起必然要尽量避免与美国进行对抗或冲突。
以上两个问题都涉及东亚,实际上统一于中国如何处理自己与东亚邻国关系问题(美国主要是通过与东亚国家的双边军事关系而取得在东亚的强大军事影响力)。所以稳定周边成为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四代领导人都一贯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地区外交政策。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就非常重视处理和发展与中国周边各邻国的友好关系,通过举行平等谈判解决了与许多邻国历史上留下的边界问题,特别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中国与周边邻国和平友好关系提供了外交政策上的指导。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战略思想,积极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并且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办法。他说:“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1]。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向外输出革命,不在任何地方谋求势力范围。在这个时期通过与邻国全方位地开展外交活动,化解各种消极因素,从而初步形成了安定友好的周边环境。
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三代领导人继续在普遍睦邻友好的格局下争取更多的互利合作关系。在此阶段明确提出了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视作是“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课题”[2],把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作为营造周边持久安全的重要途径。中国在此期间改善了与越南的关系,实现了同韩国的建交。在对日关系上,首先强调睦邻友好,其次强调在“以史为鉴” 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与东盟方面,1997年底双方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声明》,确立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在此期间,中国在地区事务中,不仅继续重视传统的双边友好交往,而且还积极参与多边主义外交活动。中国不仅先后参加了APEC和“10+3”地区合作机制,而且还与俄、哈、塔、吉等国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中国政府重视实行周边外交战略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第四代领导人不仅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地区外交政策,而且针对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邻国的不安而出现的“中国威胁论”,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思想,尝试一种使我们的邻国受益的方式实现崛起。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东亚地区。而东亚各国的发展也同样需要中国,双方已成为“荣损与共”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平崛起战略实际上要求实现中国与地区邻国的共同崛起。
中国要实现与地区邻国共同崛起,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借东亚合作的东风,积极参与和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正如一些学者所言,中国可以制订基于“新地区主义”的地区战略,推出以“东亚共同体”为目标的长期而稳定的亚洲政策,探索在经济、政治、安全、社会与亚洲地区共存、共生的新模式,带动亚洲地区
国际关系的和平变化,以实现中国和亚洲的共同崛起。而“亚洲地区主义的发展有助于中国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中国发挥大国责任。中国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地区,建构好中国参与并起重要或主导作用的地区体系”[3]。
从历史经验上看,大凡强国或大国的崛起,必有战略依托,区别在于是本着掠夺的目的,靠着暴力手段,还是用互利合作、和平的方式来取得。19世纪时的英、法因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而强盛,后来又因殖民地的失去而走向衰落。美国至今仍然视美洲为它的“后院”。当中国政府应联合国的要求向海地派出130名维和军人执行维和任务时,美国的一些官员竟然认为“(中国)首次向西半球派兵,会排挤美国在该地区影响,中国向海地派兵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这使得他们可以合法地向我们这半球派遣军队,这开创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战后的日、韩之所以快速崛起是因为它们利用冷战时期的特殊条件,走依托美国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是一条依附与发展的道路[4]。战后的欧洲(今天的欧盟)从它与整个世界的关系看,它是崛起了,它采用了一体化的方式,并且搭美国的便车。今天的德、法之所以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较大作用,与它们走一体化道路,依托欧盟而分不开的。
中国在东亚进行一体化建设,并不是要反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美国的合作。中国所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弱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如何淡化美国在东亚建立的双边军事同盟的作用,如何使美国对中国采取更加友好与合作的政策。美国的大战略家、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里评论道:“中国以和平方式加强在这一地区(东亚)的地位将有助于中国寻求实现早已确定的目标,即:削弱美国在本地区的实力,以致力于力量锐减的美国不得不需要把在地区内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国作为其盟友,并且最终把甚至需要具有全球实力的中国当作其伙伴。”[5] 布热津斯基站在美国的角度和立场说这样的一段话,其观点并不一定正确,但其中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中国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增强,将使美国不得不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第二,中国应当采用和平的方式,亦即经济和外交的手段来实现崛起。中国若奉行开放的新地区主义来推动东亚地区一体化建设,通过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同走向崛起,同时又与区外的美国以及欧盟等保持友好与互利合作,这样就是探索了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即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潮流,搭乘东亚这条大船,借东亚合作的东风,扬帆驶向崛起的彼岸。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有利条件
英国的《金融时报》在其文章《伟大正在降临到中国头上》中指出有人生来就是伟大的,有人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变得伟大,而有人的伟大则是外界赋予他的。就中国的国力、面积、经济成就和对
世界经济的开放程度而言,它属于上面的全部三种类型。中国的崛起在重要性上可以与美国当初登上世界舞台相媲美。英报的这篇文章对中国的崛起及其作用可谓充满溢美之词。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肯定中国在推动世界的发展方面具有多么伟大的先天条件,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在参与并推动东亚地区合作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条件,可以为本地区的合作、促进地区的共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国参与东亚合作,首先具有“地利”优势。中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中国虽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之国”,但却是亚洲的天然中心。中国幅员辽阔,由南至北横跨30多个纬度,涵盖了东北亚和东南亚两大区域。这样,通过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把东北亚和东南亚联结了起来。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通过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欧亚大陆桥可以将太平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构成欧亚两洲之间运距最短、运时最快的铁路运输网,开辟了东亚通往欧洲的海陆国际联运捷径。中国又地处太平洋西岸,位置居中,而太平洋已成为沿岸区内外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便利通道。随着新的世界经济中心的形成以及西太平洋地区经济活力进一步迸发,上自朝鲜半岛,下至马来半岛,正在形成举世瞩目的“黄金海岸”。中国从北至南联结而成的沿海开发地带,正处在这一漫长的亚太“黄金海岸”的中心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次,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日益强大,有利于中国参与和推动东亚合作。毋庸讳言,二战后美国和日本对东亚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中国在推动本地区甚至世界经济发展上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东亚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降低关税,为东亚各国对华出口更多的商品铺平了道路。正是中国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金融危机之后的东南亚各国纷纷“视中国为救星”。中国帮助它们克服了危机造成的消极影响,迅速恢复了经济增长。日本共同社认为,正是中国帮助日本实现了“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正增长,中国成为日本经济的“救世主”。美报指出亚洲从中国的采购潮中获益,中国如今是该地区各国的力量源泉。英报预言,随着东亚区域内贸易日益繁荣,地区之间日益紧密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将不可避免地促使各国向经济一体化迈进。
第三,中国和绝大多数东亚国家在历史上的共同遭遇,当今又面临相似的国内发展要求,有利于中国和东亚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实现国家和整个地区的振兴。
东亚历经了100余年沉沦,在历史上几乎全部东亚国家都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遭受新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和掠夺。东亚各国通过艰苦的民族解放斗争而独立之后,又面临着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以及摆脱西方的控制和威胁,实现真正的独立这样一些现实任务。所以,中国与东亚国家有着相似的命运,相近的感情。这有助于中国与东亚各国一道通过开展合作来完成实现东亚的崛起的共同使命,从而改变东西方国际政治力量不平衡的格局,增强东亚以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发言权,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四,当今的中国不仅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独特发展之路,创造了一个所谓的“中国模式”或者“北京共识”,而且在国际上与其他各国和平共处,平等相待,敢于主持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从而具有较高的国际威望和感召力。这些都是有利于中国与地区各国友好相处,开展互利合作的“软实力”。
东亚的日本、“四小龙”等已为东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树立了一个所谓“东亚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也学习和借鉴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西方就有学者认为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出现之前一直非常重视韩国的发展模式。而中国的成功经验也必然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东亚地区的国家具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世界上也确实有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和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比如印度、俄罗斯、越南等或大或小的国家。美国《新闻周刊》认为,阿拉伯等国家应该学习中国模式,因为中国的发展道路适合于国情相似,遭遇相同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思想感召力,甚至触动着美国不得不思考在东亚地区如何应对中国而进行政策调整,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美国一些战略家和学者主张美国在东亚[LL]应该借鉴和仿效中国的一些做法。美国尼克松中心中国问题研究室主任戴维·兰普顿认为自1997年以来,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与日俱增。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利诱),军事实力(威逼),甚至思想观念(感召力)。由于中国日益成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引擎,华盛顿同北京保持稳定的战略关系超越了狭隘的安全利益。中国的崛起给地区联盟和安全结构、美国在该地区权力的运用以及使用制裁及其他政策手段的能力都带来重大影响。至于感召力,美国必须在经济和外交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以维护自己作为良好榜样的形象。华盛顿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室研究员尼尔·卡尔在其《美国外交需要中国特色》的文章中认为中国新外交战略的核心是采取更加积极和多边的方式来实现既定目标,结果使中国既巩固了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又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自身的地位。因此,美国在亚洲也应该(仿效中国)实行一项公共外交战略①。如果克服某些偏见,从以上材料中我们不难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给东亚地区带来了经济利益,中国的和平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合作的地区外交政策使中国在本地区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以至于美国也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要建立自己良好的榜样形象。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宋子玉 於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