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来源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置于自然之中,自然要受到其他自然物的制约。”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一方面赋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是作为秉赋和能力、作为情欲在他身上存在的;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的、有形体的、感性的、对象的存在物,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而非外来的征服者: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而非单纯的改造对象。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其他自然物有着共生共存的关系。
其次,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为了生存,人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产生活资料。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界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人类在生产中经过人与自然的物质、能量变换,把自然这个无机的身体部分地变成了自己有机的身体,维系和延伸着人类的存在,“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2、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与自然的媒介。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界、人类和社会统一于实践之中进行考察,突破了以往把人同自然界对立起来的自然观念,使人与自然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人改造自然的活动既有主动的一面,又有被动的一面,劳动和创造受自然的制约。“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一相反地,我们连同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人在实践中只能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否则,“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生态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如何科学认识生态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要摆脱今天的生态危机,就必须破除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一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而确立起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价值观并由此重构“生态的”社会。生态中心主义认为当前的环境危机正是起源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了破除此种以人的利益为中心的二元论思想,首要任务是建立一种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及个人的意识形态结构。生态中心论者罗布茵·伊卡斯莉明确指出,生态主义方法实质上是对人类全面利益要求的维护与自然生态持续性追求的统一,是人类更高立场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相处方式,所谓“中心”是指把我们与自然界其它存在的适当关系看作先于什么是对人类最适当的社会和安排问题。伊卡斯莉强调,生态中心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与传统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思维方法,但却不是一种反人类或超人类的方法,尽管它可以为一种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提供支持,但不是生态科学观点的直接借用。归结到现实目标上,,生态中心主义主张通过实行生态优先、人权、社会公正或社会责任、基层及非暴力等原则改良资本主义来达至和谐的生态社会。当然,这种“生态平衡”无不是以人自身的生存需要和需要为标准的。离开了人类这个自然目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主义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在认清乃至引领人类走出生态困厄的过程中,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为我们在意识的根源上提供了两个认识的向度,尽管生态中心主义有更多的偏颇,但两者均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认识路径和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