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生态主义思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评析(3)

2014-03-11 01:21
导读:2.生态主义的时代价值和根本缺陷 生态主义运动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尤其是西方 政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产生使得各国民众和政府开始反思传统的发

  2.生态主义的时代价值和根本缺陷
  生态主义运动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尤其是西方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产生使得各国民众和政府开始反思传统的发展理念,冲击了传统意识形态的分野和政治格局,同时也使间的关系悄然发生变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态主义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的一只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有自己一整套系统而全面的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到、、政治、社会、外交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与批判,揭示了这种生产模式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巨大破坏,进而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现代的、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模式。尽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生态主义还带有一些改良主义的色彩,但基于当前整个人类面临的生态灾难而产生的一种思想、理论,它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利益和福祉的,是与传统意义上的空想主义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是值得肯定的而且,生态主义的兴起,也反映了西方发达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相对成熟,对于其主张的具体实施亦极为有利。

  当然,从理论的角度看,生态主义又存在着根本缺陷。第一,它把生态问题看得高于一切,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带有朝阶级分析的局限性和虚伪性。这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科学性和深刻性是格格不入的。第二,浅绿生态主义彻底否认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合理性,提倡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制度改良,这存在着明显的保守性的缺陷。第三,深绿生态主义要求彻底垫付现行的制度、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是基于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深深担忧,其理论的激进性透露着对未来的悲观性。第四,生态主义理论存在着推测性和片面性的缺点。他们认为,在今天的工业文明下,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最终将会迎来生态灾难。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样可以被人类用来缓解甚至解决生态问题,谋取福利。第五,生态主义诉求实现的不可知性。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需全球协作解决,但现实中的国家都以自我的利益为出发点,让协作变得异常困难,从而也使生态主义的诉求很难实现。

  三、生态主义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构建和谐社会,物质财富丰裕是其物质基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不仅不能像生态主义倡导的经济为零增长,而且经济要快速、持续发展,因为解决我们的一切矛盾最终要靠发展。那么,怎样发展才能不引发生态危机呢?一是要转变发展观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旧的工业发展范式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面对现实,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要强化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规划作用。要个人或小团体放弃自身的利益而考虑长远发展利益不容易做到,但国家能够做到而且也应该做到。国家应立足长远,制定可持续规划,不能只顾今天的发展,忽视未来的发展。要将规划纳入法制轨道,保证规划的制定、实施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三是要制定环境保护的刚性政策。只要有发展,就有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满足发展的基础上如何把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程度上,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国家要通过和政策明确在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上应该怎样做,禁止怎样做,加大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执法力度。四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时候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生态危机的造成,除了人的因素外,科学技术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采取谨慎的态度运用科学技术,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五是依靠人民群众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人民群众是创建的主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创建者,又是良好生态环境的真实享有者。

  总而言之,人类若想引领自身更加美好的发展,重新反省自我的存在意志和生存观念,改变自我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也许是应有之选择。只有如此,新的文明才会兴起,生存的危机才可能消除,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和谐。

上一篇:谈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