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据于自己的利益和阶级实践的考虑而构成的问题式。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人们看到的就不是真实、具体的世界。而只能是意识形态化了的世界“幻相”——即意识形态的体系。尽管意识形态理论家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制造一种“幻相”,常常认为自己在为真理而斗争,但由于狭隘的阶级主体利益,他们实质上只能是“欺入”。所以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认定为一种“自欺欺人”。反之,科学的问题是一种以对真正的现实提出问题的理论性问答模式,是一种超越狭隘的阶级主体、阶级利益和阶级实践羁绊的思考方式
(二)对大众的批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对、和文化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认为。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各阶层的生活水平已提高到这样的地步.以致于他们对社会解放的兴趣已不再直接以经济和政治形式表达出来。科技进步创造了一个富裕的社会,然而这个社会却是异化的、单面的、畸形的社会。在发达的社会中,统治形式、阶级结构等已发生了变化,它不再主要表现为野蛮的人身压迫.而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意识思想的操纵或控制,即统治者通过技术手段和传媒将自己意志内化为被统治者的意识,使人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人由此而丧失批判否定能力,成为思想僵化、麻木不仁,缺乏革命意志的“单面人”。因此,从40年代起,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开始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同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批判结合起来.对马克思思想进行了补充和拓展。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并不是品,其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性,呈现出商品化趋势,从一开始它们就是作为在上销售的商品而被生产出来的,它们和商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接受为价值规律所统摄,被纳入到市场交换的轨道,具有共同的商品特性。正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言:“文化工业只承认效益”。当文化的追求与利润的追求发生矛盾时,文化的追求就要为利润的追求让路,这就是文化工业的运作。阿多诺在对流行分析批判时认为,流行音乐纯然是商业炒作。流行音乐所表现出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文化工业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其结果必然导致听众鉴赏力的退化。这也是文化赖以安身立命的个性、风格、独特性、独创性的失落。法兰克福学派着重剖析了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表征和危害。一是文化的商品化。他们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大众文化呈现出无所不在的商品化趋势,商品已成为一种普照的光投射到各个角落,工业化、都市化、商业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正如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所说的那样,“艺术今天明确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其结果是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被纳入市场交换的轨道.服从于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从而排除文化、艺术的自主性。二是文化的标准化。标准化是指文化工业所生产的所有产品表现为均一化、模式化、齐一化。今天,不用说、、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类同,就是无数的工业和展览中心,无处不显露极其相似的面孔和尊容。这样的文化艺术没有个性和差异可言,颠来倒去的程式就是它们的风格。三是文化的技术化。该学派指出大众文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迅猛发展的产物,“文化工业的每个产品都是经济机器上的一个标本”,“在垄断下的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四是文化的强制性。在他们看来,文化工业的真正意义在于为现实进行辩护,以虚假的文化繁荣来加强现存的社会秩序,以“一体化”的需要妨碍着人们去认识自身真实的需要和利益,以文化的平民化、均一化攫取文化权力。因而,他们得出文化工业是一种“社会水泥”,堕落为具有操作性,欺骗性和强制性的意识形态。
(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等人通过对与理性自身的嬗变为“肯定理性”“技术理性”这一逻辑过程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技术理性是与肯定理性产生了极权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导人哈贝马斯更进一步研究了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技术》中明确地指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的合法性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成果与惊人的发展速度取得的。哈贝马斯把意识形态的批判作用引申到对社会的控制和异化的批判,他和马尔库塞一样将科学和技术当作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之于批判对象。在他看来,马克思政治批判是对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核心的“公平交换”观念的批判,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已成为了与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的“技术统治论”意识论了。哈贝马斯认为,随着国家干预主义的出现和科学技术成为头号生产力,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现实面前碰壁了,当代工业社会需要一种新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然这种政治的合法性只有靠经济的合法性来证明.而保持经济不断增长的唯一办法就是应用发展科学技术。从而经济的合理性要靠科学技术来保证,一旦科学技术具有了赋予政治秩序以合法性的功能。它本身就变成了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