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2)
2014-04-25 01:27
导读:二观是对邓小平伦理思想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构建了发展的理性精神与发展的伦理意蕴紧密联系、和谐统一的崭新发展理念。它汲取了邓小平经济伦理
二观是对邓小平伦理思想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构建了发展的理性精神与发展的伦理意蕴紧密联系、和谐统一的崭新发展理念。它汲取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精华.在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丰富了经济伦,更在实践上为乃至其他发展中
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其必然的路径选择。。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了邓小平经济伦理的经济发展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弊端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逐渐突出,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生态、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就必须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转变发展的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种新形式下,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类选择理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分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社会其它方面的均衡发展,结果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后劲。科学发展观的主体从经济转移刀刃。认为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也不等于单纯的社会发展,而是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要求既要强调代迹公正,要求我们一代人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掠夺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又要强调代内公正,即人与人之间的公正,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公正和和谐。就没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公正与和谐。只有公正地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和维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关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前提,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作为发展的首要的基本的要求,作为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既要考虑眼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发展的基础。又要考虑发展的后劲;既要为当代人造福,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发展过程.真正做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与“坚持科学发展”的高度统一。只有坚持这个基本导向.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才能破解我国发展的新老难题。实现新形势下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二)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伦理的效率与公平观
∑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手。从中国现在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效率至上原则进行了反思和矫正。在毫不
放松效率价值追求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赋予他们同等的,最基本的、经济文化权利,给广大劳动者以各种平等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同时科学发展观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区域发展,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意社会发展。建立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调整分配政策,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科学发展观彰显了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可见。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基本原则。在注重效益的同时,比以前更加注重和维护社会公平,是对我们长期贯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