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现场勘察模拟
现场勘察是刑侦及痕检课程必须要做的工作,笔者曾在《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一文中提出现场模拟,现场情景应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而创设,这种设计必须在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侦察员之下进行.设置有一定难度,既需要一定理论知识又需要有相当操作能力的情景,比如较为常见的凶杀现场,从案犯进人现场的侵开始,他是如何进人的(从门?从窗?从房顶?从地下?或者其它途径?)。在相关的部位留下什么样的对应痕迹,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分析。进人现场后,犯罪分子走过什么地方‘留下什么痕迹,碰过哪里。拿了什么东西,做了什么事,用什么工具〔凶器)作案,是否有掩盖或伪装迹象,案犯作案后有否清理现场,在现场停留时间有多长,和事主什么关系,等等,都是现场情景模拟时要考虑到的,把这些因素设计进去,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分析,自己动手提取现场痕迹,进行相关的痕迹、体液、毛发等的鉴定(最好采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最后写出现场勘察报告和现场分析意见书。
模拟现场设计包含的知识应十分广泛,有痕检、文检、法医、摄影、现场分析等公安业务知识,一个现场勘察要同时把几门不同的学科知识运用起来,有时还得使用当前最新的勘查手段,运用最近检验勘察仪器,以便更加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现场设计必须多种多样,单调设计或固定设计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的独创思维,也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对每一次模拟现场勘察,指导老师都要对成绩和引导学员探讨,分析成功和失误的地方,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成绩。
二、调访模拟训练
访问是公安人员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侦破工作重要环节之一。许多案件侦破的线索皆由此而得。但作为被调查访问的知情人,由于各自情况的不同或与案件相关关系原因,可能会出现隐藏或有意歪曲一些事实;在调查访问时.如果不讲究方法策略是很难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调查访问是侦察员的基本功之一:同样的访问对象,有的人去了会空手而归、而有的人去却很快奏效。因此,调查访问要善于察颜观色,了解状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会不会不做调访工作是学习结果的体现、做得好不好是训练结果的体现。学会了还不足够、难的是如何做得更好。调访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方面是如何树立群众观念,接受群众,和群众融洽相处,一方面是如何做好思想工作,打消群众的消极心理,取得群众的配合。
调访模拟训练之前要先传授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如心知识,群众心理知识、群众工作常识,群众思想工作,调查访问技巧、注意点等。
在调访模拟训练一方面要设计一定“案情”,有情节,有因果。另一方面要进行角色设计,一部分学员充当警员(警员在案件发生必须不得在场),一部分学员扮演知情群众,有时也可以是受害者,不法人员或旁观者。角色不宜过于固定,力求多变互换,这样既可以使学员体验到警员在执行警务时的心理状态,又可体验到各种非警务人员在处理事件过程中的情绪态度、思想观念等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协调警民关系,作到公正执法。如给一部分学员做有思想负担的知情群众,让警员与“群众”交流,最后取得资料。“群众”学员在此当中也可以切身体会到真正的群众在被调访中的心理,让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学会如何设身处地体验群众心态,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
三、审讯模拟训练
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任何一次审讯是可以顺利进行,不受挫折的。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面对制裁,其内心的恐惧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总会想尽一切方法,尽可能少让公安机关掌握罪行,以此减轻制裁的份量。正是这种渴求逃避法律追究的心理,使得我们的审讯工作难度大增,审讯有时成了挤牙膏式的工作,“挤一点,出一点”。如仁正确掌握审讯方法技巧,使手中有限证据,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罪行,成了审讯课程最大的问题。另外,了解和掌握“犯罪嫌疑人”当前的心理状态也是十分必要的,阻碍“犯罪嫌疑人”招供的心理因素很多,我们必须考虑到造成犯罪嫌疑人产生侥幸心理、畏罪心理、抗拒心理的各种因素、在设计模拟审讯时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审讯模拟训练需要严格控制,重点掌握和运用审讯技巧,审讯谋略以及审讯笔录的规范制作上,必须在审讯教官的指导下进行、开始时最好让教官作“犯罪嫌疑人、’以此提高模拟训练的严肃性,在训练结束后,将录像反复在课堂上播放,让大家找出“审讯员”工作中成功与失误的地方,然后提出整改建议:这样不仅对扮演“审讯员”的学员,也是可以对大家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审讯而言,观摩专家的实践工作是最好的学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当地公安实战部门联系。对某一专家的审讯进行观摩学习,结束后由专家讲解其中技巧,效果更佳。
进行讯问同时进行笔录训练,笔录是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口供证据。在模拟审讯中,其他学员承担笔录工作,笔录成绩好坏一目了解。成绩不理想的自己平时要自觉加强速记的速度。
培养公安实用型人才,依赖于公安的改革,关系到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切合实际的公安教育改革,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句口号。公安教育改革应切实从公安工作特点出发,学科设置力求业务化、配套化,以提高素质为着眼点,以培养操作能力为目的,强调讲授应知应会的知识,提高体能、强健体魄,提高处理警务、打击犯罪、服务社会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