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1)(2)
2014-06-24 01:10
导读:从上面叙述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十月革命前,留学生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方面,大致来说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色。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
从上面叙述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十月革命前,留学生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方面,大致来说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色。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介绍,主要是留学日本的《天义报》无政府主义者。以刘师培、何震为代表的《天义报》派无政府主义者,是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介绍的主体力量,他们通过办刊物、翻译著作、撰写文章等多种形式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值得注意的是,《天义报》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未采取敌视的态度。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认识:一是由于当时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还很肤浅,因而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暂时还没有暴露出来。这种情况与欧洲早期无政府主义相类似,1869年巴枯宁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那么,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成中文,便没有什么奇怪了。二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主要受日本社会主义运动中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所致。以幸得秋水为代表的一批日本无政府主义者原是日本早期社会党的成员,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由于这些没有像西欧无政府主义者那样与马克思主义存在长期的敌对关系,所以在接受了无政府主义之后,仍然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天义报》无政府主义者在宣传无政府主义同时,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学说,这就不难理解。
第二,留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介绍尚不成熟。囿于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限制,《天义报》派留日学生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作为一种学说、一种知识来介绍的,没有也不可能作为妇女解放的行动指南。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主要是从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立场出发,加以介绍和曲解的。甚至提出“倾覆政府”、解决妇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实行所谓“共产无政府主义”。这根本不可能找到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更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广泛而深刻地在中国传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第三,留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播的影响还十分有限。当时,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译介,还只限于十分狭小的范围,参与介绍的也仅仅是以刘师培、何震为代表的在日本东京创办的《天义报》的几个核心人物,宣传阵地稀小,国内人民群众甚至思想界对马克思主义妇女学说的了解“知其名者已甚少,解其意者尤稀”。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介绍,影响不大,没有也不可能形成广泛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妇女学说的大传播运动。当然,这也是传播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
总体而言,在十月革命之前,留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介绍作出了贡献,尽管表现出不成熟和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学说的许多误解,但是,他们是中国大众认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他们的宣传和译介为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 留学生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真正传播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一段时间。它是在经历了辛亥革命妇女运动失败的教训,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伦理道德的猛烈冲击,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才真正开始的。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们探求真理的热情,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广泛的传播打开了思想的大门;十月革命使中国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关系,从而加快了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步伐,使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传播开来。留学生出身的知识分子仍是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力。
(一)留学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代表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五四前后,一些具有留学生经历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积极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俄国革命的真谛,从而充当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学说的骨干力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留学生知识分子有这样一些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