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1)

2014-06-24 01:10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留学生起了举足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留学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辛亥革命前,还是十月革命后,留学生们都不遗余力地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现在中国的全面运用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留学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传播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留学生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传播先进文明成果方面,留学生不仅为适应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引进了诸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观念,而且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正是由于留学生的努力和十月革命开辟世界现代化新道路的突出影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得以在中国生根和发展。考察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能够传人中国,留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留学生与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介绍
  
  辛亥革命前,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已有所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欧洲,之所以能在尚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被引进,主要是由留日学生介绍的结果。
  20世纪初后,大批进步青年怀着寻求救亡之路的热切愿望负笈东瀛。在他们看来,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是一条最为可行的捷径,因为“若治学者,苟于中国文学既已深通,则以一年之功,可以尽读其书而无隔阂”,日语对汉字的大量借用,使他们能以“和文汉读法”等方法较快阅读日文书籍,满足对新知的渴望心理。在大批中国留学生涌入日本之时,日本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蓬勃发展。1898年在日本最早的工人领袖和社会主义宣传家片山潜的领导下,日本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1900年成立了“社会主义协会”,有组织地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与此同时,各种介绍社会主义的著作和报刊纷纷出版创刊。1903年,幸德秋水著的《社会主义精髓》出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日本思想界引起轰动。日本思想界的新动向,自然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关注。其中,以刘师培、何震为代表的《天义报》派留日学生,在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同时,十分注目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成为十月革命前介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渠道。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天义报》派的核心人物是刘师培。刘师培(1884-1920),仪征人。1904年加入光复会,并担任《警钟日报》主笔。1907年赴日本,加入同盟会。由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快成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与张继在东京举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与其妻何震创办《天义报》等刊物,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介绍。
  1907年《天义报》第13、14期刊载了《经济革命与女子革命》一文中,并以附录的形式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关于家庭和婚姻制度的论述。刘师培在编者按中指出:“彼等之意以为资本私有制度消灭,则一切私娼之制自不复存,而此制度之废,必俟经济革命以后,可谓探源之论矣!”第16至19期上译载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以及该刊的《女子问题研究》中,长篇引述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片断,编者说:“彼以今之结婚均由财产,故由法律上言之,虽结婚由于男女间之契约,实则均由经济上之关系而生耳,无异雇主之于工人也。观于彼说,则女子解放必自经济革命后,彰彰明矣。”表示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地位决定婚姻关系和经济革命决定女子解放等论说的称许。
  以后,《天义报》也零碎地发表了一些涉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文章,且依据自己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理解,从他们各自的政治立场,写过《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论女子劳动问题》、《女子解放问题》等一系列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们讨论妇女问题时,留下了马恩著作影响的痕迹。比如,在讨论女子受压迫的原因及其解放问题时,他们认为,“当今世界纯然自私之世界也,经济问题其一大阻力。若经济平等,则人人得以自立”,“求自立以去强权,所以经济革命与有切要之关系也”。在讨论妇女解放与社会革命的关系问题时,他们认为:社会的不平等是由阶级制度造成的,所以,“居今日世界,非尽破固有之阶级,不得使之反于公;居今日之中国,非男女革命与种族政治经济诸革命并行,亦不得合于真公”。上述材料说明,当时《天义报》派对妇女问题的看法,已经超出了女权主义范围。阶级的观念、私有与公有的观念、经济的观念已成为他们在研究妇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概念。这足以表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20世纪初就开始在中国出现。
上一篇: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失误探因(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