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同到自由:百年中国政治致思主题的转变(9)
2014-06-28 01:11
导读:这种转变,就前者而言,可以说是在价值层面上展开。就后者而言,则可以说是在事实层面上表现。而现代政治的最鲜明特点,则正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
这种转变,就前者而言,可以说是在价值层面上展开。就后者而言,则可以说是在事实层面上表现。而现代政治的最鲜明特点,则正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对于政治活动基本方式的自觉选择。因此,百年中国政治致思主题的转变,体现的其实不单纯是一种思想的运动,而更为主要的体现的是一种全社会的转型运动。政治思想的转变与政治运动的转变,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现象上讲,它们是两种各有其源流的变迁过程。从实质上讲,则二者内在地统合于现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换言之,政治思想之从大同到自由的变迁,必然在政治社会从大同到自由的变迁中,获得它的致思动力与现实效用证明机会。
注释:
①参见陈正炎等:《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②参见任剑涛;《伦理政治研究——从早期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导言,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参见邹铁罕主编:《自由酌历吏建构》,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以及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载《公共论丛》四辑,三联书店1998年版。
④参见朱谦之:《申日哲学时欧洲启蒙哲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⑤狄百瑞认为申国是有自由传统的。他撰有《中日的自由传统》一书,申述这一观点。但是以他强调儒家的自得、相互激励以天下为己任这类“自白主义”观点而言,他所谓的中日自由传统,仅仅是指中国的形而上的自由祈求而已。这与现代自由主义所阐释的自由理念,是具有重大差异的。参见狄著五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⑥参见《自由的历史建构》有关章节,以及Herbert J.Muller:freedom in the world, Halper& Row pubishers, 1963.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⑦参见同上,第八章。
⑧参见 SchaPiro:liberalism: Its meaning and history. D.Van nostrand Company.Inc. 1958以及 De Ruggiero。:The history of European liberalism,Becon press1959
.⑨参见任剑涛:《论自由主义的咸长:汉语语境中的言舢。附刊文稿.
⑩参见林琉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⑨通观19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的重要文献,就不难发现“西学”所具有的思想与学术导向作用。就是那些一意要颠覆或超越西学的人士,其实也是在西学界域内寻求自已的理论言述资源的。自由主义之在1990年代成为中回人文社会科学讨论的中心话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思想局面的定势。如何可以期望走出文化消费而进入一个文化创造的境地,完全依赖我们如何先行完成从大同到自由的思想与历史转换。这是文化创造的基础。
论文出处(作者):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论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