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十年改革最滞后的两个领域(1)
2014-07-20 01:14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中国三十年改革最滞后的两个领域(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中国人的年龄有“虚岁”和“周岁”之分,计算虚岁是一种“国粹”,
中国人的年龄有“虚岁”和“周岁”之分,计算虚岁是一种“国粹”,计算周岁则是一种“舶来品”。虚岁的计算方法是人一出生就算一岁,而周岁则是以人出生以后的实际时间来计算的,有一年才算一岁。因此,虚岁一般都比周岁多一年。有人说,人的年龄按虚岁计算比按周岁计算更科学、更合理,其理由是虚岁将母亲“十月怀胎”的时间也计算进去了,一个人的生命是从其母体怀孕那一刻开始的。对于这种认识和解释,我深表赞同。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发表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谈话,这是“文革”之后射向肆虐二十年之久的极“左”思潮的第一支响箭,是中国改革大业开始酝酿的第一粒萌芽。可以说,邓小平《“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谈话的发表,标志着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中国改革开始“孕育”;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标志着作为一个婴儿的中国改革的正式“诞生”。如果计算到现在,改革的“周岁”当然是29岁,但其“虚岁”则已达整整三十岁的“而立”之年了。按中国人过生日过“虚岁”的传统,中国改革的三十岁生日应该隆重地纪念和庆祝,更应该认真地反思和总结。盘点三十年的改革大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令人欣喜。概而言之:1977年,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高校招生体制进行根本改革,重新恢复了原来通过考试录取大学新生的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1981年,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如春潮浩荡般地开始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并迅速取得卓著成效;1984年,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
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尽管这场改革开始不久就夭折了,但毕竟是对传统政治体制进行的第一次猛烈冲击;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命题,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挽救了改革开放几乎被“左”祸回潮葬送的危险命运,揭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篇章;1997年,党的十五大实现了所有制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开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探索。就总体而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实践进程,比较顺利,成效明显;1998年,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实质性推进,同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施行将农村基层民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国家公务员法,尽管有明显的缺陷,甚至还有些“开倒车”的嫌疑,但毕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二十多年实践探索的法律化结晶,标志着仍不尽如人意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初步确立。近些年来,尽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住房体制改革基本上失败了,但失业保险、人身和财产保险等
社会保障制度毕竟逐步建立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对中国改革进行整体分析,无庸讳言,三十年改革的实践进程还很不平衡、很不协调。有些领域的改革明显地处于滞后状态,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党和人民不得不付出了相当沉重的政治代价。就大的方面而言,三十年来最滞后的主要是两个领域的改革。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政治合法性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
按劳分配,我们实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