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与哲学变革(1)(3)

2014-08-01 02:10
导读:总之,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虽然受到唯物论、经验论、怀疑论和唯心辩证法等多方 面的讨伐,但是,受理论优于实践的思维方式等的束缚,在马克思之

  总之,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虽然受到唯物论、经验论、怀疑论和唯心辩证法等多方 面的讨伐,但是,受理论优于实践的思维方式等的束缚,在马克思之前,形而上学在哲 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理论优于实践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认为,人类最 基本的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前提下,才谈 得上从事理论、艺术等其他活动。因此,是实践决定理论而不是相反。实践是人的基本 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特点就在于,人是通过改变其他存在而存在 的,是通过实践而存在的。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人的现实社会生活,人的存在从本 质上说是社会存在。哲学要探讨的不是现成的、既定的实体性存在,也不是外在于思维 主体存在,而是人的社会存在。这样,传统哲学的存在论、思维认识存在论就被人的社 会存在论所代替。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首先是针对意识决定论的唯心主义观点的。马克思指出,不是 意识决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 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P72)马克思把社会存在理解为 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用社会存在说明意识,这表明,马克思是“把人类生活的生产和 再生产作为中心问题”(P641)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存在是人的各种现实生 活过程,是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在人的社会存在中,最基本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的 生产活动,是社会生产方式,这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意识不是脱离社会存在之外的 特殊王国,而是作为社会存在的要素包含在社会存在的总体之中。意识是对人的社会存 在的意识,是对人的实践活动、生活条件和关系的意识,是社会意识。意识固然有自身 的特点,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趋向,但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的世俗基础而独立存在和发 展。思想、观念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生活过程的,是现实社会生活过程的理论表现和表达 。即使神秘的意识,也能从现实生活实践中找到其存在的根源。意识的相对独立化的表 现形式使得哲学家们陷入幻觉,好像理论、观念的基础不在现实生活世界之中,不在社 会存在之中,而是有自己内在的、自生的基础,并把它作为现实生活世界的基础,用它 来说明人们的世俗物质生活。马克思曾经批判道:唯心主义“认为思想统治着世界,把 思想和概念看作是决定性的原则,把一定的思想看作是只有哲学家们才能揭示的物质世 界的秘密”。(P16)它想用观念世界“来拯救他们所谓在自己的固定思想的威力下呻 吟的人类”,(P16)这是本末倒置的幻想。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虽然使得意识能够超出 当下生活实践的现状,把握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因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目的性、理想 性,能够成为人们现实生活发展的先导,成为改变既定的社会存在的先导,但是,意识 的这种能动性是有现实基础的,是对人的实践发展可能性的预示,是对人的实践发展的 内在要求的反映和表达。此外,终极的、永恒的意识、观念也是不存在的。人的社会生 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不断扩大的,因为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满足需要的生产力 是不断提高的,社会交往关系是历史地变化的。与之相适应,人们的意识也要随之发生 相应的变化。马克思说:“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 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P142)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从科学哲学看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时代性创新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失误探因
上一篇:牵引超越原理-对社会发展阶段衔接规律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