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述评(3)
2014-09-22 01:05
导读:将四清的内容由清财务、清仓库、清工分、清账目,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并强调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此之后
将“四清”的内容由清财务、清仓库、清工分、清账目,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并强调“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此之后,社教运动不断加码,愈演愈烈,“左”的倾向急剧发展。1965年9月1日至4日,中共福建省委召开有地、市委书记、厅局党组书记和部队军以上干部参加的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根据备战和生产建设的需要,集中力量搞好沿海第一线、三线战略要地和主要产粮区的社教运动,即集中力量搞好福安专区的霞浦、福安,闽侯专区的福清、长乐,晋江专区的晋江、莆田、惠安、泉州市郊,龙溪专区的东山、龙海、漳浦、云霄、诏安,南平专区的建阳、光泽、邵武、顺昌、将乐,龙岩专区的上杭、武平,三明专区的宁化等21个县的社教运动。为此“从省、地、县社各级领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再抽调一批干部,充实和加强工作队。”省级党政机关除去病号、勤杂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抽调半数人员参加工作队,省属企事业的
行政管理人员、党团工会干部和部分业务人员,分批轮流参加运动,地专机关原则上按省级机关和企事业的办法抽调干部,福州军区和福建军区每批抽900名左右军队干部。全省参加社教工作队的人员达5.5万至6万人。
正当社教运动不断加温之时,“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根据中央关于“把四清运动纳入文化大革命中去”的规定,各地“对本地区的社教运动进一步作了检查和部署,要求有机地紧密地结合社教运动,立即开展文化大革命”。社教运动实际上就不了了之。
历时3年的社教运动,对于纠正干部多吃多占、强迫命令、欺压群众等作风和集体经济管理中的许多缺点,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刹住封建迷信活动等歪风,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甚至混淆了两类矛盾,在一段时间内,不少干部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一些有利于搞活经济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往往被指责为“资本主义倾向”、“资本主义尾巴”,而不能很好地执行甚至被否定。这次运动还只是在部分地区开展,而且是经过试点、分期分批地进行,从一开始就尽量避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并且纠正过运动中的一些偏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的消极方面。但由于在运动的内容上不断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使社教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而为政治运动“左”倾不断升级蔓延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