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5)

2014-12-24 01:55
导读:而东欧、苏联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不是单纯由于经济管理不善,不是由于微观问题,而主要是由于以满足内需为主导的经济战略(来自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而东欧、苏联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不是单纯由于经济管理不善,不是由于微观问题,而主要是由于以满足内需为主导的经济战略(来自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封闭的经济体制,致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在技术上落后,在经济效率上日低,在改革中又选择自我摧毁方针而导致惨败。
中国改革开放路线的成功,第一有赖于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解放和技术进步,第二有赖于经济转化为面对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第三有赖于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依靠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权威体系,强劲保持了持续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在赵时代,曾有人提出“国际大循环”。这一方针从其面向世界市场是对的。但其根本着眼点,仍是内需主导,先内需,后外贸。这是错的。但这一理论最大的错误,是它主张接受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垂直国际分工,建议让中国仅作为资源和劳力供给国进入国际市场--这一方针如果真的实现,只能使中国坠入成为西方新殖民地的地位,遭遇类似于南美和菲律宾的命运。这两块地区论资源应属于世界最优秀的,但至今是世界上最穷区域之一(1.南亚, 2.非洲, 3.南美, 4.菲律宾)。并且只要有美国人控制其经济,就永远不会让他们富。
许多人常常问:发达国家为什么富?这个问题人们谈了很多。有人认为是靠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制度,这是片面之谈。
西方为什么富呢?简单说,其实发达国无非就是世界经济中的工业国。他们的富裕,与一个国家国内市场中工业化城市的富裕原理是一样的,靠制成品与原料和劳力交换的剪刀差致富。             

(二)

5月9日,中美签约联合开采南海石油,引起越南抗议。我窃以为,虽然南海主权属于中国,但此时此举正如同不久前的钓鱼岛事件一样,是外交上的不智之举,于收回主权无补,但却造成了与周边国家的敌意和紧张关系。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中国1989年后,实施团结巩固周边国家的战略,打破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封锁和国际孤立。但最近是否由于国际局面有所好转而有所疏忽,以致在对日关系、对越关系上均出现不必要的阴影?这后面,似也未必没有美国战略的影子。(美国公司介入南海是耐人寻味之事,仅出于经济考虑吗?)谨吁请决策方面给予注意。
目前看,国际形势发展方向仍深不可测。从美国欲控制全球的战略总意图看,尚不能排除有朝一日西方多国孤立我国的可能。善胜者胜于无形。我窃以为,我国在外交上仍应坚持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方针。暂时搁置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力五搞好国内工作,同时在国际上、政治上多空朋友,而经济上多开辟新市场。对有争议的领土问题,应有态度.但不宜激化矛盾。在目前有争议的区域,即使有眼前小利,与其取之,不如暂不取之。

(三)

我个人认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路线的日益明确,随着以经济工作为中心--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活动为中心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我国应该逐步形成一整套新的外交观念。第一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性外交观念,第二是为国家战略性经济目标服务的外交观念,也就是围绕国家的战略经济利益而进行国际活动的外交观念。
什么是我国的战略经济利益?我窃以为可注意以下几点:
①形成和保卫中国的海外市场。
②加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看到,在国际关系中,经济战略利益的考虑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划分敌友。美国是最典型的。它据此原则处理与一切国家包括和盟国的关系,毫不含糊。后冷战时代的特点,就是国家战略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所谓世界主义的外交观念,就是说,建立在世界中的中国观念,而打破孤立主义、作为孤立国家的中国观念。必须扩大对中国生存空间范围的理解。要认识到世界整体经济政治环境,都与中国在未来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这样一种理念下,才能形成中国的系统外交战略。
我窃以为,我国外交在1989事件后一直面临两大基本选择:
上一篇: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