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1)
2014-12-27 01:07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政治 文明是人们改造 社会 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其形成和
政治 文明是人们改造 社会 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其形成和 发展 受社会政治环境、 历史 传统、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文 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法治文明等 内容 ,其中政治制度文明具有核心地位 。在 现代 社会,政党制度作为政治制度最重要的方面,与政治文明关系十分密切。本文 试图就 中国 政治文明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相互关系作相应的 理论 探讨。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近代政党的诞生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是华夏先民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 ,是适应于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是一个原生的农业民族 ,早熟的农业文明刺激形成了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庭小农 经济 ,两者结合起来作为深层背 景,与由治水所强化的中央集权共同作用,展示出东方社会所特有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 图景,构筑了传统政治文明的基础。这种文明形态分别借重天命理念与民本理念来解决 政治合法性与被统治者的价值 问题 ,并用皇权(王权)秩序与华夷秩序分别调整社会内部 关系与外交关系,社会结构呈现严格的等级秩序特征。
在传统政治文明的基础、理念和秩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具有浓厚的反 政党特征。首先,它赖以建立的早熟的农业文明基础,决定了农业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的决定性地位。而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上的微弱联系,重农抑商又阻碍了资本大规 模的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客观上削弱了中国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力量,不 利于政党意识与组织的产生。其次,天命理念和民本理念为王权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两 者连通起来共同作用,促进了王权专制思想的发展并强化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在孔孟 之道的吸引下,士人青睐“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基本杜绝了通过组建政党提出政治要 求的可能性。再次,严格的等级秩序通过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把本质上是一种以皇帝 本人为终点的垂直性效忠体制的皇权秩序具体化,使任何非血缘性的社团尤其是政治性 组织都被视为潜在威胁,历代统治者因此都不遗余力地禁止结党。而华夷秩序又把社会 封闭起来,阻断了发展和变革的外部动力。这种局面使社会个体普遍按照“修齐治平” 的公式进行自我修养,结果同等地成为王权统治的工具,因而难以形成独立的思想人格 和阶级意识,更不用说建立近代政党了。
大学排名 但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在近代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冲击使之发 生了转型。一是强调儒家政治取向的经世思潮得到发展,启动了思想解放的风气,不仅 为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提供了思想准备,而且提升了士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影响;二是现 代化历程的被动开启严重挑战了传统秩序,一系列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直接动摇了华夷秩 序,引发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化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冲击了传统等级秩序,租界中 形成的“国中之国”以及地方在兴办团练过程中形成的势力抬升,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 中央集权和皇权秩序;三是以契约论和民主理念作为合法性理念和政治价值理念并与天 命理念和民本理念基本对立或格格不入的西方政治文明的引入和传播,促发了大批知识 精英对政治的思考和对民主价值的追求,为传统政治文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重和中央政治权威的衰落,中国社会和传统 政治文明转型加快了步伐,从而为政党的产生与合法化准备了阶级条件和活动空间。例 如孙中山先生1894年创立的兴中会就有着开拓性的意义。兴中会虽有较浓的会党色彩, 但它不以改朝换代为目的,可视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组织。康有为创立的 强学会,把政治与学术相结合,虽然有明显的改良主义特征,但它毕竟反映了改良派参 与政治的愿望,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具备近代意义的政治团体。而作为维新人士的政治 联盟和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政治团体的保国会,有比较明确的政治主张和严格的章程 规约,有领导骨干和组织形式,更是具备了政党的雏形。强学会与保国会对政党和政党 政治的宣传与介绍,起到了为政党正名的作用,为突破中国传统的“君子不党”的观念 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