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3)

2014-12-28 01:16
导读:二、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 1.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 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

  
  二、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
  
  1.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
  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而是一种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旨在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和人之间的超阶级团结。社会党国际在1951年的《法兰克福声明》的序言中明确宣称“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必然的”,之所以否认社会主义的实现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社会民主党人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同人的意志、活动绝对对立起来,并指责强调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反伦理倾向,因为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错误地等同于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等同于否定价值观念的“反伦理倾向”。
  2.以自由、公正、相助为基本价值,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内
  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到社会党国际的斯德哥尔摩原则声明,社会民主党人一直把自由、公正、相助奉为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把民主社会主义说成是争取自由、社会公正和团结的国际运动,而在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这样一些价值概念,是反映资本主义买卖劳动力的商品交换关系的概念,因而独立的个人把不受约束的运动当作自己的自由,反而成为个人的完备的奴隶制和人性的直接对立物。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在它抛弃了关于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条件的理论,而着手唯物主义地分析现代社会关系并说明现在剥削制度的必然性时取得成就。
  社会民主党人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制才能实现和完成,是以实行民主化为手段争取人类解放的运动,这是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完全局限和融解在资产阶级民主之中。然而,要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框里实现社会主义,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是在任意缩小工人社会主义的概念。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
  在二战以后,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项争取和捍卫自由和公正,又在自由和公正中接受检验的持久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实现,并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时,他们就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去取代其战前纲领中规定的消灭私有制,强调不应把各种不同形式的公有制本身看成是目的,强调它本身并不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特效药。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党国际的代表大会宣言中,所有制问题已不再提及。
  4.用共同参与的经济民主来补充议会民主
  社会民主党认为,与财产享有资格纯属形式上的改变(如废除私有制)相比较,经济中的决策权真正民主化才是真正重要的,因为这种经济民主关系到民主不只是作为一种国家政体,而且也作为包括职业生活在内的社会各领域的生活形式来加以贯彻实现的问题,关系到对议会民主作必要补充的问题,因为只有与共同参与制相结合的议会民主,才是解决民主机制发挥作用问题的最佳办法,因而经济民主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雇员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和基层管理的举措,对于改善工人的处境、维护工人的眼前利益,对于改善劳资关系、缓和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都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西方国家都是在坚持私有制的前提下推行这种经济民主的,因而就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工人被剥削的雇佣地位,也不可能赋予劳资权利平等。它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改良。
  5.普遍主张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
  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把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认为应把它看作是确保全体公民积极参加为社会服务的项目的必要基础,是争取自决和自我实现的一个基本先决条件,表示决心消除贫困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保障人人都有权得到像样的收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限扩大的趋势同有限消费之间的矛盾所规定的。这些制度的实行,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保证了劳动力的再生产,但却不是消灭剥削和贫困、导致社会普遍福利和阶级同化的“收入革命”,因为说到底,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基金,主要是把雇佣劳动者价值的一部分集中到国家的手中,然后由国家以福利的形式进行再分配,以满足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徐崇温
上一篇:“实事求是”命题的存在论意义——依据马克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