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1)(3)
2015-01-12 01:09
导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道路”和“理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从成果的层次看,“道路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道路”和“理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从成果的层次看,“道路”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模式,“理论”是理性层面的思想体系;从形成的过程看,先有“道路”,后有“理论”;从两者的辩证联系看,在对“道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理论”,有了科学理论就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发展道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具体内容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用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这样两个层面进行明确概括并加以区分。同时由于理论成果是最高层次的成果,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简化的办法用“成果”这一概念来指代“理论成果”。这都是可以的。但是从理论的严密性与成果的层次性和全面性着眼,我们必须同时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必须深入研究这两种形态的成果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二
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行概括的历史轨迹中,也十分清楚地表明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这样两项基本成果。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进程。但在党的初创时期,由于革命经验和理论准备都相对不足,因此就全党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总体上处在自发的状态。真正自觉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延安时期的事情。这不仅体现在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号召,而且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成果,这就是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正如毛泽东1938年11月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所明确指出的:“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6]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写进党章。党章的总纲中不仅写上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在阐述中国革命的特点时使用了“革命道路”的概念。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党》中谈到毛泽东的贡献时将“思想”与“道路”并提,指出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并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完整的明确的道路——毛泽东道路”[7]319。不过,当时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这一重大变革的评价上还没有使用诸如“历史性飞跃”这样的概念,也没有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述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毛泽东思想”这样两个层面。从刘少奇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具体论述看,当时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主要理解为毛泽东思想,正如刘少奇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所作的,也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中国的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7]335。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阎树群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解读
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文化与自然视角的内在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