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资本主义的模式分析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
2015-01-12 01:09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后发资本主义的模式分析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提要]在向先发资本主义追赶的过程中,后发资本主义国家
[内容提要]在向先发资本主义追赶的过程中,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形成了东亚、拉美、非洲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它们既有后发国家的一些共同特征,也由于历史传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既有后发优势,也有后发劣势,在实践中这三种模式的发展也不平衡。对比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后发资本主义模式的成败得失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一是要辩证地处理好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关系;二是要学习东亚尤其是韩国较为平均的收入分配体系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三是要正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使国内外资奉形成良性互动;四是要选择正确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后发资本主义模式 中国 现代化启示 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过程,“广义而言,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在内的全球性的转变过程;狭义而言,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改造和学习迅速赶上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各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很大不同,有先发与后发之分,后发资本主义可定义为“不发达的、民族主义的、二元性的和依附性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向先发国家追赶的过程中,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战略地位、资源禀赋、发展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东亚、拉美和非洲三种主要的发展模式。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后发资本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东亚模式、拉美模式、非洲模式的形成各有其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1993年世界银行关于“东亚奇迹”的报告中,把“东亚模式”概括为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八个“表现优异的亚洲经济体”的模式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在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还保持了很大程度的社会公平。1976年,为了反对西方流行的发展理念,一些拉
美学者设计了一种平等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个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以目前的资本、劳动力、土地、人口趋势等为起点,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穷国)能够在一个合适的时期,达到我们倡导的目标”。拉美模式有较强的依附性特征,
国际关系和内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种依附形态。社会稳定性差,债务负担沉重。经济在一定时期有了高速发展,但牺牲了社会公正。非洲模式主要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模式选择。整体而言,非洲大陆的社会性质是“外围资本主义”。,或者说处于“由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不同阶段”。。非洲模式的依附性色彩更为明显,国内统治阶级与核心国家关系密切,政治腐败严重。除南非、博茨瓦纳少数国家外,普遍比较贫困。在目前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的50个国家中,有34个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涵盖了近7亿人口。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经历和受二战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影响,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独立后大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具有很多相似的基本特征:
在结构上,后发资本主义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整体结构,依附于核心国家的发展。世界体系内的国家是不平等的,“国际体系的准则不是由同意或一致加以实施,而是根据强国的意愿和能力,首先把限制强加于弱国”。核心国家又通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投资和销售强化了这一结构。这种依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上升也有下降,二战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崛起就是对传统“中心一外围”结构的突破。不过总体来看,后发资本主义处于外围、半外围的地位,非洲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国内结构也不平衡,不同阶层对公共产品的占有和消费差距很大,社会两极分化较严重(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除外),拉美被认为是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