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资本主义的模式分析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2)
2015-01-12 01:09
导读:在经济上,大都存在着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现代工业与落后农业和原始手工业并存;凋敝和闭塞的农村与日益膨胀的城市并存,少数富有者与广大贫困
在经济上,大都存在着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现代工业与落后农业和原始手工业并存;凋敝和闭塞的农村与日益膨胀的城市并存,少数富有者与广大贫困群众并存;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并存”。国内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国际分工,追求最大化利润所产生的垄断的需求,说明了“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中在高度垄断的核心产品和高度竞争的周边产品之间会出现基本轴向分工的原因”。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显得有些过度膨胀,并受世界产业结构转移浪潮的影响。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争取有利的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三个地区都在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政治上,权力集中于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手中,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界限不太明确,对西方民主模式的模仿并没有都结出善果。比如,多数非洲国家仿效西方实行了多党制,一党为主、多党参政成为目前非洲政党政治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非洲复杂的历史背景和部族主义的长期存在,对西方模式的盲目照搬加剧了各方利益的冲突,“在那些缺乏有效政党的国家里,在那些个人利益、家庭利益、集团利益或是宗族利益占优势的社会里,腐化最盛行”,给非洲带来很大的灾难。由于历史原因,军人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曾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化上,多数后发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断裂带来的二难境地。比如东亚模式中,随着东亚的迅速崛起,人们提出了“亚洲价值”或“亚洲精神”,强调儒家文化在“东亚奇迹”中所起的作用。但是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学者又把儒家文化看作东亚较为普遍存在的政治寻租、暗箱操作、裙带资本主义、缺乏创新等不良现象的罪魁祸首。再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西方文化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帝国主义”成为后发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新的威胁,美国就有学者宣称美国跨国公司“愈来愈成为体现美国价值观和影响的棋手”。 这三种发展模式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发展水平也不一致。拉美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东亚相比,无论其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成效都相形见绌,非洲更是望尘莫及。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后发资本主义模式的后发优势、劣势分析
后发国家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指经济增长,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发展变化过程。托达罗把三个重要的价值标准看作理解发展内在含义的基础:即维持生存、自我尊重和自由;发展既是一个物质现实又是一种心理状况。要实现这些目标,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存。
所谓后发优势,主要在于“其现代化过程不再是像内源发展者所面临的未开发的领域”。格申克龙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就会越重视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的生产,也更依赖于外来的先进技术而不是本土的技术开发;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可以通过国家的参与得到解决。现在我们通常较多地把后发优势归结为技术资金引进、劳动力供给、发展战略选择、跨越式前进、结构调整、制度模仿、风险规避等方面的优势。这些后发优势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相对于其他后发优势,制度的后发优势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更加重要。根据诺斯的定义,制度“是人为设定的对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它们由正式的规则(规章、法律和宪法)、非正式的约束(行为规范、习惯和自我限定的行为准则)和它们的实施特征构成。”制度重要主要是因为它为发展提供了保障,因为制度“提供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它“实际上是人和资本存量之间及资本存量、产品劳务的产量和收入分配之间的过滤器”。后发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已经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如法律制度、民主制度、廉政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税务制度、反垄断制度、专利制度、竞争机制、信用机制等,通过学习有助于打破旧制度的“路径依赖”。只是应该注意到制度的内生性,认识到与发达国家一些制度相对应的是西方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环境,不能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