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资本主义的模式分析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3)
2015-01-12 01:09
导读: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列维把后发劣势归结为规模问题、新老因素引起爆炸性的相互影响问题以及面对先发国家的高速发展而具有的
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列维把后发劣势归结为规模问题、新老因素引起爆炸性的相互影响问题以及面对先发国家的高速发展而具有的挫折感。还有学者认为后发国家更多的是制度方面的后发劣势。落后国家由于迟发展效应,可以有两种模仿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后发国家模仿技术比模仿制度要容易,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的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这一观点虽有可争议之处,但是很多后发国家面临着下列问题:社会矛盾突出,
就业压力大,高级人力资本短缺,资源紧张,过度依赖外资,发展不均衡等,都会由于制度不健全而加剧,从而导致后发优势的流失。这是必须要引起注意的。
后发优势在一些情况下会转变为后发劣势。比如对技术、资金的引进能够弥补后发国家内部供给不足的缺口,但要支付巨额专利使用费并承受游资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还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后发资本主义模式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承担了很多替代功能,虽然在经济起飞阶段会创造一定的“奇迹”,但是容易陷入“诺斯悖论”,即“国家的存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家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也就是说,国家一方面能够为公利和私利提供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又可能由于分利集团等的存在而对合法权利构成侵害,进而损害经济效率,这也是后发优势的悖论。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刘海霞
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资本主义起源的动力与道德约束机制(二)